寒蝉乍咽,桥外停兰楫。一带江村残雨歇。
听到五更欲断,淡月萧疏又秋色。
这时节,梦儿乍成得。橹声苦、响偏急。
记乌衣巷柳曾相识。
捲起孤蓬,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寒蝉乍咽,桥外停兰楫。一带江村残雨歇。
听到五更欲断,淡月萧疏又秋色。
这时节,梦儿乍成得。橹声苦、响偏急。
记乌衣巷柳曾相识。
捲起孤蓬,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这首《淡黄柳·归舟咏蝉》由清代诗人沈湘云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归舟、蝉鸣江边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开篇“寒蝉乍咽”,以寒蝉的低吟作为引子,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桥外停兰楫”描绘了归舟在桥边停泊的情景,暗示了主人公的归家之旅。接下来的“一带江村残雨歇”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雨后的清新,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宁静之美。
“听到五更欲断,淡月萧疏又秋色。”这两句将时间推进至深夜,月色微淡,秋意渐浓,蝉鸣与月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凄美又略带悲凉的意境。这里的“淡月萧疏”不仅描绘了月色的朦胧与稀疏,也暗含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这时节,梦儿乍成得。”这一句巧妙地将现实与梦境相连接,表达了主人公在归途中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与思考。接着“橹声苦、响偏急”通过橹声的急促与苦涩,进一步强化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内心的挣扎。
最后,“记乌衣巷柳曾相识。捲起孤蓬,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这几句通过回忆乌衣巷的柳树,以及孤舟在波涛中航行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处境的无奈。柳树的“无情自碧”更是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整首词以蝉鸣为线索,串联起了归舟之旅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