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乐之性长自馀,世物莫得而榛芜。
阴阳变化在舒惨,千里岂足劳建除。
忆昔僣侈擅一隅,琼宫贝阙妆金珠。
穷奢极靡相倾夺,所不可道矧可书。
天清地宁圣神出,荡荡一化浑太虚。
颓基故址尽荒草,往往狐兔来争居。
鱼书虎符若邮传,几人到此图安舒。
谭公贤明大国后,宝璞岂肯彫璠玙。
拂除荒秽出夷旷,茨茅墩瓦从古初。
璧书齐丘俭化论,譬如论海先河渠。
千古兴亡一端梦,逍遥巾氅日裕如。
有客登亭见施设,笑杀琐琐誇瀛壶。
至乐之性长自馀,世物莫得而榛芜。
阴阳变化在舒惨,千里岂足劳建除。
忆昔僣侈擅一隅,琼宫贝阙妆金珠。
穷奢极靡相倾夺,所不可道矧可书。
天清地宁圣神出,荡荡一化浑太虚。
颓基故址尽荒草,往往狐兔来争居。
鱼书虎符若邮传,几人到此图安舒。
谭公贤明大国后,宝璞岂肯彫璠玙。
拂除荒秽出夷旷,茨茅墩瓦从古初。
璧书齐丘俭化论,譬如论海先河渠。
千古兴亡一端梦,逍遥巾氅日裕如。
有客登亭见施设,笑杀琐琐誇瀛壶。
这首诗是宋代郑侠的《上知郡承议》,诗人以深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首句“至乐之性长自馀”表达了对自然和谐与内心平静的追求,认为真正的快乐源于内在而非外在物质。接下来,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奢华与今日的荒芜,揭示了世事无常和物换星移的主题。
“阴阳变化在舒惨,千里岂足劳建除”暗示了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迁之中,千里江山无需过多干预。诗人回忆起过去权贵的奢侈生活,用“琼宫贝阙妆金珠”来形容其豪华,但这些都已成过眼云烟,如今只剩下“颓基故址尽荒草”,狐狸兔子占据了废墟。
“鱼书虎符若邮传,几人到此图安舒”暗指权力更迭,人们对于安宁的追求如传信般短暂。接下来,诗人赞扬谭公的贤明,指出他不会像前任那样滥用权力,而是致力于恢复朴素和简朴。
“拂除荒秽出夷旷,茨茅墩瓦从古初”描述了谭公的改革措施,回归古代简朴的生活方式。诗人引用璧书中的齐丘俭之言,强调了治国之道在于明智的治理,而非奢华的装饰。
最后,诗人感慨历史的兴衰如同一场梦,而谭公的治理使得百姓生活安宁,犹如逍遥自在。看到亭台的设施,来访者却嘲笑其过于简单,诗人借此讽刺了那些过分追求繁复华丽的人。
整首诗以历史的视角,寓言式的语言,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推崇和对权势奢华的批判,展现出诗人深厚的历史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波浪三江口,风云八字山。
断崖东北际,虚艇有无间。
卧柳堆生岸,跳鱼水捣弯。
悠然小轩冕,幽兴满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