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沁园春·其二再和槐城自寿韵》
《沁园春·其二再和槐城自寿韵》全文
宋 / 刘辰翁   形式: 词  词牌: 沁园春

刘子生时,当月下弦,输大半轮。

记孤馆望云,朝饥讽午,寒炉拥雪,岁晚盘辛。

比似先生,两壬相望,岂止参差一二旬。

明年好,算乞浆得酒,酉胜如申。吾辰。定是雌辰。

听穷鬼揶揄数得真。

但鹤唳华亭,贵何似贱,珠沈金谷,富不如贫。

明月清风,晴春暖日,出入千重云水身。

吾老矣,叹臣之少也,已不如人。

(0)
注释
弦:指农历每月的二十二或二十三,月亮呈半圆形。
孤馆:孤独的旅馆或住所。
雌辰:吉利的时辰,这里暗指作者认为自己的命运好转。
华亭:地名,此处可能象征高尚之地。
金谷:古代洛阳的金谷园,象征富贵人家。
翻译
刘子出生时正值月牙弯弯,月亮只露出一半圆弧。
忆起他在孤寂的馆舍中仰望云天,早晨饥饿却只能在中午讽诵诗文,寒冷的炉火旁堆满白雪,年终岁末生活艰辛。
与先生相比,我们的差距不只是相差一个月或几周。
新的一年希望更好,哪怕只是乞讨来的浆水也能换得美酒,酉时(下午三点到五点)胜过申时(下午一点到三点),我的命运看来更佳。
我听尽了穷鬼的嘲笑,明白贵贱之分并非绝对。
如同华亭的鹤鸣,高贵有时还不如卑贱,金谷的明珠沉没,富有也不及贫穷。
只有明月清风、晴朗春天和温暖阳光,陪伴我穿越重重山水。
我老了,感叹自己年轻时已不如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词人刘辰翁所作,名为《沁园春·其二》。从内容上看,诗人在月下弹琴,感到孤独与饥饿,同时也在回忆过去,与先生相比,感慨自己的岁月流逝和境遇的艰辛。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泊名利之情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刘辰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在词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这首词通过对月下弦、孤馆望云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复杂,以及他对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同时,词中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和淡定人生的态度。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输大半轮”、“寒炉拥雪”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深邃的氛围。同时,“但鹤唳华亭,贵何似贱,珠沈金谷,富不如贫”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财富与精神贫乏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

总体而言,这首词不仅是刘辰翁个人情怀的流露,更是对宋末社会现实的一种深刻反映。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者介绍
刘辰翁

刘辰翁
朝代:宋   字:会孟   籍贯: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   生辰:1233.2.4—1297.2.12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词人。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风格取法苏辛而又自成一体,豪放沉郁而不求藻饰,真挚动人,力透纸背。作词数量位居宋朝第三,仅次于辛弃疾、苏轼。代表作品《兰陵王·丙子送春》《永遇乐·璧月初晴》等。
猜你喜欢

谢银工

一楪毡根数十皴,盘中犹更有红鳞。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0)

前相国赞皇公早葺平泉山居暂还憩旋起赴诏命作镇浙右辄抒怀赋四言诗十四首奉寄·其一

动复有原,进退有期。用在得正,明以知微。

夫惟哲人,会且有归。静固胜热,安每虑危。

将憩于盘,止亦先机。

(0)

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

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

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

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

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

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0)

天鉴

何劳谄笑学趋时,务实清修胜用机。

猛虎十年摇尾立,苍鹰一旦醒心飞。

神依正道终潜卫,天鉴衷肠竞不违。

事历艰难人始重,九层成后喜从微。

(0)

寒食节日寄楚望二首·其一

芳兰无意绿,弱柳何穷缕。

心断入淮山,梦长穿楚雨。

繁花如二八,好月当三五。

愁碧竟平皋,韶红换幽圃。

流莺隐员树,乳燕喧馀哺。

旷望恋曾台,离忧集环堵。

当年不自遣,晚得终何补。

郑谷有樵苏,归来要腰斧。

(0)

会昌丙寅丰岁歌

丙寅岁,休牛马。风如吹烟,日如渥赭。

九重天子调天下,春绿将年到西野。

西野翁,生儿童。

门前好树青䒠茸,䒠茸单衣麦田路。

村南娶妇桃花红,新姑车右及门柱,粉项韩凭双扇中。

喜气自能成岁丰,农祥尔物来争功。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