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叹靡尽,赤子惨莫舒。
变属经年后,感深弥似初。
当时遭祸乱,今日见丘墟。
老稚鲜存活,门庭概破除。
孑遗无日过,所在餐风居。
待妇何从馈,盼儿倚孰闾。
行来百步内,坐少三未储。
痛定重思及,愁深谁与抒。
出汤早蹈火,后篦愈前梳。
流血满天地,积戈遍车书。
巢林徒有燕,穴地已无鱼。
丧亡今若此,诛敛竟何如。
青城叹靡尽,赤子惨莫舒。
变属经年后,感深弥似初。
当时遭祸乱,今日见丘墟。
老稚鲜存活,门庭概破除。
孑遗无日过,所在餐风居。
待妇何从馈,盼儿倚孰闾。
行来百步内,坐少三未储。
痛定重思及,愁深谁与抒。
出汤早蹈火,后篦愈前梳。
流血满天地,积戈遍车书。
巢林徒有燕,穴地已无鱼。
丧亡今若此,诛敛竟何如。
这首诗名为《青县以北书所见》,是明代诗人沈嘉客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表达了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首句“青城叹靡尽,赤子惨莫舒”,开篇即以强烈的悲悯之情,描述了青城遭受战争蹂躏的惨状,无辜的孩童在战火中饱受痛苦,无法得到一丝安慰。接下来,“变属经年后,感深弥似初”两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并未减轻人们对战争的哀伤和痛楚,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感愈发深厚。
“当时遭祸乱,今日见丘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一片废墟。“老稚鲜存活,门庭概破除”进一步描绘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毁灭性打击,老人和孩子生命垂危,家家户户门户残破不堪。
“孑遗无日过,所在餐风居”写出了战后幸存者的生活状态,他们每日颠沛流离,只能在野外寻找食物,生活极其艰难。“待妇何从馈,盼儿倚孰闾”则反映了战乱中家庭成员的分离,妇女无处可送食物,孩子们四处流浪,无人照看。
“行来百步内,坐少三未储”形象地展现了战乱下物资极度匮乏的现实,人们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保障。“痛定重思及,愁深谁与抒”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感慨,以及对如何缓解这种痛苦的深深忧虑。
最后,“出汤早蹈火,后篦愈前梳”通过比喻手法,形容战乱中人们为了生存不惜付出巨大牺牲,甚至比过去更加勇敢。“流血满天地,积戈遍车书”描绘了战争的残酷,鲜血洒满了大地,武器遍布各地。“巢林徒有燕,穴地已无鱼”以自然界的现象反衬人类社会的荒凉,鸟儿失去了家园,鱼儿无处藏身。“丧亡今若此,诛敛竟何如”则提出了对战争根源和后果的深刻质疑,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罪行的谴责。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后社会现状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力,以及对人性的摧残,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
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
可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
春风复有情,拂幔且开楹。
开楹开碧烟,拂幔拂垂莲。
偏使红花散,飘飏落眼前。
眼前多无况,参差郁可望。
珠绳翡翠帷,绮幕芙蓉帐。
香烟出窗里,落日斜阶上。
日影去迟迟,节华咸在兹。
桃花红若点,柳叶乱如丝。
丝条转暮光,影落暮阴长。
春燕双双舞,春心处处扬。
酒满心聊足,萱枝愁不忘。
洛阳十二门,楼阙似西昆。
暧暧罘罳下,相望隔画垣。
画垣向阿阁,栖凤复栖鸳。
五曹均趋奏,六尚等便烦。
朝炉何馥馥,夜锦有馀温。
日中驱上驷,骧首遍京苑。
晨趋魏公子,夕宿韩王孙。
夙昔今何在,生平弃不论。
譬如菤葹草,心谢叶空存。
谁复三承睫,独念九飞魂。
东宝惟金,南木有乔。发辉曾崖,竦干重霄。
美哉兹土,世载英髦。育翮幽林,养音九皋。
唐后明扬,汉宗蒲轮。我皇降鉴,思乐怀人。
群臣竞荐,旧章惟新。余亦奚贡,曰义与仁。
仁义伊在,惟吴惟潘。心积纯孝,事著艰难。
投死如归,淑问若兰。吴实履仁,心力偕单。
固此苦节,易彼岁寒。霜寻虽厚,松柏丸丸。
人亦有言,无善不彰。二子徽猷,弥久弥芳。
拔丛出类,景行朝阳。谁谓道遐,弘之则光。
咨尔庶士,无然怠荒。江革奉挚,庆禄是荷。
姜诗入贡,汉朝咨嗟。勖哉行人,敬尔休嘉。
俾是下国,炤辉京华。伊余朽骀,窃服惧盗。
无能礼乐,岂暇声教。顺彼康夷,懿德是好。
聊缀所怀,以赠二孝。
《赠潘综吴逵举孝廉诗》【南北朝·王韶之】东宝惟金,南木有乔。发辉曾崖,竦干重霄。美哉兹土,世载英髦。育翮幽林,养音九皋。唐后明扬,汉宗蒲轮。我皇降鉴,思乐怀人。群臣竞荐,旧章惟新。余亦奚贡,曰义与仁。仁义伊在,惟吴惟潘。心积纯孝,事著艰难。投死如归,淑问若兰。吴实履仁,心力偕单。固此苦节,易彼岁寒。霜寻虽厚,松柏丸丸。人亦有言,无善不彰。二子徽猷,弥久弥芳。拔丛出类,景行朝阳。谁谓道遐,弘之则光。咨尔庶士,无然怠荒。江革奉挚,庆禄是荷。姜诗入贡,汉朝咨嗟。勖哉行人,敬尔休嘉。俾是下国,炤辉京华。伊余朽骀,窃服惧盗。无能礼乐,岂暇声教。顺彼康夷,懿德是好。聊缀所怀,以赠二孝。
https://shici.929r.com/shici/9PAx7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