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虫声里岸旋移,烟意秋声又一时。
门外僧人合掌跪,企予临幸者何为。
露虫声里岸旋移,烟意秋声又一时。
门外僧人合掌跪,企予临幸者何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经过万寿寺时所见的秋日景象,以及寺庙内外的氛围。首句“露虫声里岸旋移”,以露珠滚动的声音和岸边的移动,营造出清晨宁静而又生动的自然景象。次句“烟意秋声又一时”,将烟雾缭绕与秋天特有的声音融合在一起,展现出季节变换的微妙感受。第三句“门外僧人合掌跪”,描绘了寺庙门前僧侣虔诚礼拜的场景,体现了宗教活动的庄重与神圣。最后一句“企予临幸者何为”,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仪式或特殊访问意义的思考,或许是对某种精神寄托或信仰追求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宗教仪式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精神生活的双重感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县街长五里,当路卧耕牛。
民户时常闭,官征琐屑收。
永无灯火市,况有管弦楼。
崖石偏欺马,湍溪不受舟。
荤膻何可致,蔬茹尚难求。
客籴珠同价,村沽水杂篘。
采樵多遇虎,护果最防猴。
烟火销荒店,茅茨溃废邮。
兵戈虽幸免,赋役更深忧。
不是山堪赏,行人步步愁。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拥书终日汗如浆,试上崔嵬觅晚凉。
忽喜孤烟支拄杖,偶逢平石寘绳床。
十年世事头须白,六月江城草树苍。
莫尽山颠且山半,待携诗友共清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