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保南阳百世阡,控颐别颊每堪怜。
发丘郎将焉容禦,裸葬王孙幸获全。
何所不如围即墨,厥今安在像祁连。
小诗更举樊崇事,好与慈孙孝子传。
谁保南阳百世阡,控颐别颊每堪怜。
发丘郎将焉容禦,裸葬王孙幸获全。
何所不如围即墨,厥今安在像祁连。
小诗更举樊崇事,好与慈孙孝子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生活在南阳的隐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隐者的淡泊名利和超脱世俗的心境。诗中的“谁保南阳百世阡”表达了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隐者对于永恒与安稳生活的向往。
"控颐别颊每堪怜"一句,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绘,传递出了隐者的孤独情怀以及对自然的情感寄托。"发丘郎将焉容禦"则是对隐者生活状态的一种写实,表明他与世俗完全隔绝,只是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安宁。
"裸葬王孙幸获全"这一句,可能在暗喻隐者对于身后事的超然态度,即使是王室之后,也无需过多的葬仪,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平和。
"何所不如围即墨"这句诗表达了隐者的满足与自在,他们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不需要像外界那样追求功名利禄。"厥今安在像祁连"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想,隐者已经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无需他求。
最后两句"小诗更举樊崇事,好与慈孙孝子传"显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家庭美德的推崇。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态度的肯定,也是对社会伦理的颂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隐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与文化传承的理想境界。
秋江际天阔,风雨凄其。云阴未放晴晖。
归鸦乱叶更萧索,砧声几处寒衣。
沙头酒初熟,尽篱边朱槿,竹外青旗。
潮期尚晚,怕轻离、故故迟迟。
何以醉中先别,容易为分襟,独抱琴归。
回首征帆缥缈,津亭寂寞,衰草烟迷。
虹收霁色,渐落霞孤鹜飞齐。
更何时,重与论文渭北,剪烛窗西。
凝云冱晓,正花才积,荻絮初残。
华表翩跹何处鹤,爱吟人在孤山。
冻解苔铺,冰融沙甃,谁凭玉勾阑。
茸衫毡帽,冷香吹上吟鞍。
将次柳际琼销,梅边粉瘦,添做十分寒。
闲踏轻澌来荐菊,半潭新涨微澜。
水北峰峦,城阴楼观,留向月中看。
巘云深处,好风飞下晴湍。
云压高空雁阵低,江城历历草离离。
楼台秋淡玉箫远,帘幕夜寒铜漏迟。
明月鹭鸶菱叶浦,西风蟋蟀豆花篱。
一樽酒尽银河落,犹有残钟出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