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题汪氏孝节堂》。诗中通过对汪氏家族孝道的赞颂,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推崇和家族和谐、子孙满堂的向往。
"三从分定付之天,捧案曾无月再圆。" 这两句表达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安稳,如同天体运行有序,一家人团聚如同月圆时的温馨。
"莱子方同綵衣舞,鄘风忽赋柏舟篇。" 这两句描绘了家族成员在某个节日或喜庆场合共同享乐的情景,其中莱子可能指的是特定的歌舞表演,而“鄘风”则是古代乐曲名,通过这两项活动展现了家庭的欢乐气氛。
"频年兵革经多难,奕世门闾喜独全。"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家族得以幸免战乱、保持完整的感激之情。“兵革”指的是战争的困扰,“奕世”表示连绵不绝的家族,而“门闾喜独全”则强调了家族在动荡时期中仍能维持其完好无损。
"孝节从来足阴相,儿孙衮衮寿眉前。" 这两句则是对汪氏家族传统美德的肯定,特别是孝道的崇尚,以及对于后代子孙满堂、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衮衮”形容众多子孙围绕在侧,“寿眉前”意味着希望长寿的美好愿望始终如影随形。
整首诗通过对汪氏孝节堂的题咏,展现了诗人对于家族和谐、美德传承以及对未来美好的祝愿。
文鳐游西海,夕飞向吴洲。
朱鳖生明月,渊潜未可求。
由来有变化,何能计沉浮。
君子蹈出处,谁能等隅陬。
临水赋二者,相送无离忧。
去年茶熟君得补,今来茶熟君已去。
心曾不计茶有无,隼在高风自腾翥。
昨日我送吴侯归,未忍重临离别处。
不若群公怜祢衡,相逐纵横唯柳絮。
春风入边碛,二月沙草生。
胡马自偷牧,汉农宁废耕。
薄田刈晚谷,又饷防秋兵。
县版固当重,调轻无与程。
青袍会稽掾,采服湘江行。
水馆鱼方美,犀舟枕自清。
鹧鸪啼欲雨,螮蝀见还晴。
风土虽卑湿,醇醪可养生。
识君兮不早,君尚少兮我老。
兰与蕙兮多薰,搴杂佩兮芳芬。
兰倏往兮蕙随,心俯仰兮徘徊。
与识吴兮吴乐,尝适楚兮楚悦,君何为兮我阔。
麒麟絷兮不驰,凤皇蔽兮挑达。
均莫悲兮别离,怅公子兮何之。
绝大江兮无波,奉赤鲤兮藉荷。
芼莼荇兮陈羹,亲意得兮忘荣。
世反是兮从贵,聊送君兮伤情。
吴均诗语多奇揭,苦倩鸳鸯谢明月。
昭亭川上此禽闲,为寄吴郎我西发。
西归千里浮轻舟,夜观蟾光逆水流。
水流东海月西海,各去虽殊意常在。
月偏皎皎随人行,水亦沄沄非浪改。
酒盆龙杓闲到吟,梅花重叶将谁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