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愁人,新愁月。同是黄昏时节。人不见,月偏明。
除非倩梦寻。寒衾拥。愁难送。不到四更无梦。
莲漏滴,乳鸦啼。梦儿能几时。
旧愁人,新愁月。同是黄昏时节。人不见,月偏明。
除非倩梦寻。寒衾拥。愁难送。不到四更无梦。
莲漏滴,乳鸦啼。梦儿能几时。
这首清代董元恺的《更漏子·其一》寄寓了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以"旧愁人,新愁月"开篇,将人的愁绪与明亮的月光相映照,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感伤的氛围。"同是黄昏时节"进一步强调了愁绪的普遍性,黄昏时刻往往引发人们的离愁别绪。
"人不见,月偏明"描绘出主人公的孤独,无人陪伴,只有月光如旧识般默默守候。"除非倩梦寻"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期盼,只能在梦中寻找慰藉。接下来的"寒衾拥,愁难送",通过寒冷的被褥和难以排遣的愁绪,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
"不到四更无梦"暗示着主人公夜不成寐,直到深夜还在期待梦境中的相聚。"莲漏滴,乳鸦啼"以夜晚的自然景象衬托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漫长。最后,"梦儿能几时"揭示了诗人对梦境短暂的无奈,流露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无法逾越的距离的深深感慨。
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孤寂与思念,展现出清情感人的意境。
中朝文字家,独叹仁公门。
时时落人间,欬唾如云奔。
岁月坐成晚,今为邻里尊。
向来崔魏徒,十九归邱原。
宛在水中央,灵光兀孤蹲。
庭空鸟雀入,日晏烟尘昏。
我来重太息,心事与谁论。
丈人笑谢客,久矣欲忘言。
朝来日当窗,晚矣犹未落。
梅开怪璀璨,信是日初薄。
勿云丈席地,可咏亦可酌。
岁月与情怀,宁须问今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