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独自盛开的高贵与洁净,通过对比春光和冬雪,表达了梅花不随波逐流、坚守本色的一种精神。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傍春光”与“深冬著艳阳”,既突出了梅花的孤傲,又映衬出它的独特之美。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这两句通过古代边塞将士和宫廷贵族的形象,描绘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与高雅。这里“胡地月”指的是边疆地区的明月,而“汉宫妆”则是对皇宫女性装扮的比喻,展现了梅花之美如同文化艺术中最高贵的风范。
接下来的两句“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进一步表达了梅花在严酷环境下的不屈不挠和独特芬芳。即使面对狂风和厚雪,它依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是其他花卉所不及的。
最后,“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则是在强调梅花与那些只是在春光中短暂绽放的桃李相比,更能从大自然中汲取精华,长久保持其美好。这里“盗天和气”意味着梅花能够悄无声息地吸纳自然界中的精华,以此来维持它年轮不衰的美丽。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梅花为对象,借助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将梅花之美与精神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颂扬梅花高洁品格的一篇佳作。
仲冬至仲春,阴隔久不雨。
耕农将失时,萌颖未出土。
帝心实焦劳,日夜不安处。
祷祠烦骏奔,肸飨杳无补。
帝时降金舆,遍款灵真宇。
百姓知帝勤,变愁为鼓舞。
和气能致祥,是日云蔽午。
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已见尧为君,安问谁为辅。
东望淮海间,恨无鸿鹄羽。
鸿鹄日已飞,风雪岁将暮。
忆听谈老庄,达生无恐惧。
我今齿发疏,何异树有蠹。
离别不必道,俛仰已成故。
书问虽懒为,梦寐则往屡。
乘桴思仲尼,好勇惭季路。
愿希隆中卧,不是邀三顾。
二公廊庙才,酬寄封尺素。
皋夔久相称,舜禹时已遇。
举杯向明月,此意聊可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