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峥嵘虎战墟,中涓学语正坑儒。
石家礼法从何出,甲乙诸郎尽鲤趋。
三晋峥嵘虎战墟,中涓学语正坑儒。
石家礼法从何出,甲乙诸郎尽鲤趋。
这首诗名为《咏史·其四》, 作者是宋末元初的陈普。诗中以"三晋峥嵘虎战墟"开篇,描绘了战国时期三晋地区(赵、魏、韩)的动荡与战争遗迹,暗示历史的沧桑与英雄豪情。接下来的"中涓学语正坑儒"则转向秦朝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通过"中涓"(指宫中小臣)学习儒学却遭遇残酷打压,反映出对文化专制的批判。
"石家礼法从何出"暗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以法家为主的石氏(指秦法)制度,而"甲乙诸郎尽鲤趋"则形象地描述了士人如鱼群般争相趋附权势,追求仕途的现象。整首诗寓言深刻,借古讽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知识分子命运的深沉感慨。
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
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
我挂风裳水佩,一笑波寒月白,馀韵触惊涛。
绝景有谁赏,雾暮闭三高。
不须臾,千古事,一萧条。
鲈鱼纵有,泽荒甫里失溪桥。
更吾名高业茂,终归荒田野草,且稳一枝巢。
举酒酹空阔,烟远路迢迢。
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更自有书万卷,著甚麽来由。
月采混鱼目,霜口涴蝇头。
相山中,侯醉境,将诗流。
情知薄命,天样勋业也须收。
辟逻世间万事,推放那边一壁,百尺卧高楼。
日月草头露,天地水中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