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冬至仲春,阴隔久不雨。
耕农将失时,萌颖未出土。
帝心实焦劳,日夜不安处。
祷祠烦骏奔,肸飨杳无补。
帝时降金舆,遍款灵真宇。
百姓知帝勤,变愁为鼓舞。
和气能致祥,是日云蔽午。
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已见尧为君,安问谁为辅。
仲冬至仲春,阴隔久不雨。
耕农将失时,萌颖未出土。
帝心实焦劳,日夜不安处。
祷祠烦骏奔,肸飨杳无补。
帝时降金舆,遍款灵真宇。
百姓知帝勤,变愁为鼓舞。
和气能致祥,是日云蔽午。
夕风不鸣条,甘润忽周普。
已见尧为君,安问谁为辅。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到春季长时间无雨,农民耕作受阻的困境。诗人梅尧臣以皇帝的视角,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他描述了皇帝夜不能寐,频繁祭祀祈雨,但似乎并未立即见效。然而,皇帝的真诚感动了上天,在他亲自巡访神灵的祈求后,乌云蔽日,傍晚时分带来了甘霖,普降大地,缓解了旱情。诗人借此寓言,赞美了皇帝的勤政爱民,同时也暗示了和气致祥的道理。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关注民生、歌颂皇恩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