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流不极,林际带疏钟。
鸟道连山屋,滩声落水舂。
涨消新有岸,云起本多峰。
愁对猿啼峡,乡关烟树重。
清溪流不极,林际带疏钟。
鸟道连山屋,滩声落水舂。
涨消新有岸,云起本多峰。
愁对猿啼峡,乡关烟树重。
这首明代诗人林应亮的《溪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山水韵味的画面。首句“清溪流不极”,以清溪的悠长流动为背景,暗示了溪流的深远与自然之美。次句“林际带疏钟”,通过林间传来的稀疏钟声,增添了时光流转和禅意的氛围。
接下来,“鸟道连山屋”描绘了山中小径蜿蜒通向山居人家,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境。“滩声落水舂”则以滩水冲击石头的声音,如同捣米的舂声,增添了溪流边生活的生动气息。
“涨消新有岸”写随着水位的变化,新的河岸不断显现,显示出溪流的动态变化。“云起本多峰”进一步描绘了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空灵之感。
最后两句“愁对猿啼峡,乡关烟树重”,诗人借猿猴的哀啼表达了内心的愁绪,同时乡关远方,烟树迷茫,更增添了思乡之情的浓厚。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溪上风光,寓情于景,情感深沉。
柳暗莺帘,雨飞花幔,鹤头催渡桑乾。
墨庄万卷,杖藜何处寻欢。
早见荼蘼压架,画栏已不是春寒。
莫岑寂,看蜀江笺纸,绵竹题残。
忽漫相逢是别,软红尘京洛,古调谁弹。
灯船节近,箫鼓烟月吹还。
隔浦酒人都散,閒云一抹旧钟山。
更须记,曲桥流水,门掩松间。
向南塘、风吹鱼浪,曲尘不染深碧。
西泠短艇红桥曲。隔浦斜阳渔笛。潭影织。
见罗袖、轻笼素腕全无力。倚舷欲摘。
似半折瑶簪,淡黄嫩紫,入手腻无迹。
疏蘋外,记得去年游剧。汀烟满目狼藉。
曾教越女分千缕,归路月华初白。灯照席。
费几许、春纤调送香羹出。而今慢忆。
叹枫冷江乡,秋风起后,未返倦游客。
夕阳都在小楼西。更桥西。更湖西。
湖外青山,山色晚来低。
春又阑删人又去,愁独自,下帘拢,听马嘶。马嘶。
马嘶。路还迷。柳几堤。竹几篱。
鞭也,鞭也,鞭不到、红扇双扉。
况是行云,和雨做新泥。
且住拗花花未落,花落后,怕重游,旧径非。
骑马长逢,扫门争去,溪山何限,近来翻是茅檐少。
故人归也,那用探幽,绿莎翠竹,旧村都好。
我宅鸥边,君家荻里,夹水柴扃照。
半床书,几车曲,尽可鬓丝白了。吟啸。
倡酬倦矣,枉教文似,河海韩欧,不信诗穷,瘦寒郊岛。
从此、只合南华自写,随意樵柯渔钓。
万事尊前,浮云苍狗,一枕游仙杳。
但休种,武陵花,怕惹问津船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