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驾入岩曲,言访山中人。
残梅尚作花,芳树一以新。
泉声出幽涧,白石自磷磷。
自顾远世踪,涤兹物外尘。
登高望笠泽,微茫见青旻。
空山独淹留,猿鹤可为邻。
命驾入岩曲,言访山中人。
残梅尚作花,芳树一以新。
泉声出幽涧,白石自磷磷。
自顾远世踪,涤兹物外尘。
登高望笠泽,微茫见青旻。
空山独淹留,猿鹤可为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彭孙贻在惠山登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超脱的意境。
首句“命驾入岩曲,言访山中人”,诗人驾车进入蜿蜒曲折的山路,前往山中的隐士。这句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山中人物的尊敬。
接着,“残梅尚作花,芳树一以新”描绘了山中生机勃勃的景象。残存的梅花依然绽放,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生命力;新生的树木则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泉声出幽涧,白石自磷磷”展现了山间清泉从幽深的山谷中流出,映照在洁白的石头上,发出悦耳的声音。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自顾远世踪,涤兹物外尘”表达了诗人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净化。他回顾自己的内心世界,试图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平静。
“登高望笠泽,微茫见青旻”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眺望远处的笠泽湖,只见一片朦胧的青天。这句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开阔和对宇宙的敬畏。
最后,“空山独淹留,猿鹤可为邻”点明了诗人独自留在空旷的山中,与猿猴和仙鹤为伴。这不仅是对孤独生活的描述,也是对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彭孙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的独特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