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不见明居士,空山但寂寥。
白莲吟次缺,青霭坐来销。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
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寂寞的山中景象。诗人在描述自己游历栖霞寺时,未能见到明居士,但感受到了空山的寂静。白莲花在水中开得不完整,青石坐的地方则被草木所覆盖。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和时间流逝的感觉。
"泉冷无三伏,松枯有六朝"一句,则是用泉水之冷和松树之枯来比喻时间的长久与世事的更迭。三伏指的是夏季最热的三个时期,而这里却说泉水不受其影响,保持着清凉;六朝则是历史上的一个时代,这里的松树已经历经了许多年华。
最后两句"何时石上月,相对论逍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诗人希望在某个时候能够坐在石头上,赏月,与朋友们一起谈论着生活的逍遥自在。这一幕充满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平静的意境。
市箫声咽迹崎岖,雪耻酬恩此丈夫。
霸主两亡时亦异,不知魂魄更无归。
病寄南徐两度秋,故人依约亦扬州。
偶因雁足思闲事,拟棹孤舟访旧游。
风急几闻江上笛,月高谁共酒家楼。
平生意气消磨尽,甘露轩前看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