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七夕》
《次韵七夕》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犊鼻长挑竹杖头,未能免俗想清流。

西来谁遣青禽至,仙去还乘白鹤游。

天上欢娱才瞬息,人间恩爱漫绸缪。

穿针乞巧真儿戏,曝腹庭中更可羞。

(0)
鉴赏

这首诗《次韵七夕》由宋代诗人李光所作,描绘了七夕节的景象与情感。诗中以“犊鼻长挑竹杖头”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行走在自然中的隐士,手持竹杖,虽未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但内心向往着清静的生活。接下来,“未能免俗想清流”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清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西来谁遣青禽至,仙去还乘白鹤游。”这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中的意象,青禽和白鹤分别象征着使者和仙人,暗示了诗人对于仙界生活的遐想与向往。而“天上欢娱才瞬息,人间恩爱漫绸缪”则对比了天界短暂的欢乐与人间长久的缠绵,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短暂与情感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穿针乞巧真儿戏,曝腹庭中更可羞。”这两句通过描述七夕节的传统习俗——女子们穿针乞求心灵手巧,以及男子在庭院中晒肚皮的活动,既展现了节日的趣味性,也暗含了对这些传统习俗的反思,或许在诗人看来,这些行为虽有趣,却也略显轻浮或不庄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七夕节场景的描绘,以及对生活态度和情感价值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超凡与世俗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情感复杂性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劝农以湘波不动楚山碧花压阑干春昼长为韵得干字

积雨已连月,长沙尚春寒。

今朝定何朝,唤客来江干。

问讯湘西寺,雾重江漫漫。

聊须万斛舟,渡此千尺湍。

老松如相迎,翠落头上冠。

却望城中花,宝髻垂珠鬘。

劝农有故事,般乐非所安。

薄晚会春园,老稚随马鞍。

彘肩侑尊酒,呼唤来同盘。

从容及鄙事,尔汝开心肝。

我是耕田夫,偶然此为官。

饱不知稼穑,愧汝催租瘢。

愿言各努力,长年好相看。

(0)

椰子酒榼

矮胡生南方,托家碧山崖。

采择供贡篚,扶持上天街。

愧此愿悫姿,欲售久未谐。

道傍曲先生,风味故自佳。

逢渠即倾盖,输写能开怀。刮削出光彩,规绳去攲?。

金玉岂足贵,胶漆真吾侪。

客来有嘉招,二士往必偕。

婆娑止坐隅,供馈烦金钗。

矮胡虽木强,醇德真无涯。

虚心实其腹,居然外形骸。

微物幸见用,弃置理则乖。

毛颖有封国,陶匏荐钦柴。

大药起世痾,炮燔及根荄。

愿子自洗濯,勿受尘埃埋。

暇日肯相从,醉经坐高斋。

(0)

小均四景诗·其三

蟋蟀鸣床头,夜眠不成寐。

起阅案前书,西风拂庭桂。

(0)

送单应之往閤山·其一

杖头挑月入烟萝,城郭尘埃柰尔何。

若到名山高著眼,洞天深处异人多。

(0)

杉木长涧四首·其二

朝发长涧头,夕宿长涧尾。

伤哉长涧人,祸变乃如此。

(0)

云谷合记事目效俳体戏作三诗寄季通·其二

堂成今六载,上雨复旁风。

逐急添茅盖,连忙毕土功。

桂林何日秀,兰径几时通。

并筑双台子,东山接水筒。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