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至池馆凉,霭然和晓雾。
萧条集新荷,氤氲散高树。
闲居兴方澹,默想心已屡。
暂出仍湿衣,况君东城住。
飒至池馆凉,霭然和晓雾。
萧条集新荷,氤氲散高树。
闲居兴方澹,默想心已屡。
暂出仍湿衣,况君东城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雨后景象。"飒至池馆凉,霭然和晓雾"表达了清凉的气氛和细腻的雨意,池馆周围的空气因雨而变得清爽,晨雾尚未散去,与柔和的雨水交织在一起。"萧条集新荷,氤氲散高树"则是对荷花和树木在雨后的景象的描写,荷叶上沁出晶莹的雨珠,而树木在湿润的空气中显得更加葱郁。
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自己的闲适心境。"闲居兴方澹,默想心已屡"表明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平静,内心世界也变得宽广而深远。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宁静与自得。
然而,这种宁静并非长久。"暂出仍湿衣"意味着即使是短暂的外出,也无法避免被雨水沾湿,显示了雨天的持续和浓重。最后一句"况君东城住"则是一种关切之情,诗人在这里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们可能正处于同样或者更糟糕的雨中。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象纬祥光动,门弧瑞气盈。
小阳春在序,几望月偏明。
他日三千牍,清时九万程。
名因使粤重,功自满吴成。
伟量溟波阔,奇词锦段呈。
褒扬看唾玉,轻重倚提衡。
松柏真难老,芝兰足后生。
笋班行趣召,金带已先横。
内史言何美,尚书心自清。
祇应南北相,重振旧家声。
钟君文武随所求,马上檄草兼词头。
五兵铸就杀气动,却写三赋祥光流。
左踰阴山右绝漠,汉地自厌胡沙恶。
圣门历历宫墙深,风乎不知咏归乐。
作堂虽窄海浪宽,沂水何止八九吞。
当年曾点见真趣,推琴难挽由求论。
课儿读易夜参五,香烬销沈澄莽卤。
东家梦熟几时知,还有渔人叹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