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
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
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
此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盛况,诗中充满了对才华横溢、功成名就者的赞美之情。开篇两句“天上高名世上身,垂纶何不驾蒲轮”表达了诗人对于方干处士的崇敬与激赏,仿佛在说,他的声望如同悬挂在天上的星辰,地位如同世间的大树,何须再去追问他的才华,不就是那驾驭着蒲轮车的仙翁吗?
接着,“一朝卿相俱前席,千古篇章冠后人”则是对方干及其同时代人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如同众星捧月,在一时之内共同占据文坛的宝座,而他们创作的篇章,则如同桂冠一般,被后世传颂。
“稽岭不归空挂梦,吴宫相值欲沾巾”中的“稽岭”指的是古代祭祀山神的地方,“不归”则是说诗人心系于此,未愿离去。这里的“空挂梦”意味着诗人的情感投入与精神寄托,而“吴宫相值欲沾巾”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向往之情,希望能够亲身经历或触摸到那份历史的气息。
最后,“吾王若致升平化,可独成周只渭滨”中,“吾王”指的是理想中的君主,而“致升平化”则是希望能实现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而“可独成周只渭滨”则是说,如果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即便是只有像周公、渭滨那样的圣人賢相,也足以让后世赞誉不绝。
整首诗通过对方干及其时代文人的赞颂,展现了作者罗邺对于才华和文化的深切敬仰,以及他对理想社会状态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