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林庭植喜雨韵》
《次林庭植喜雨韵》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一瓣黎沈彻九幽,随车甘雨散民忧。

风声震海驱云出,雨点翻空捲地流。

午夜村墟无吠犬,夕阳坡陇有耕牛。

欢谣不独闻田父,更向东陵觅故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喜雨的喜悦之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水带来的自然景象与社会变化。

首联“一瓣黎沈彻九幽,随车甘雨散民忧”以“一瓣黎沈”象征雨水的降临,它如同甘露般穿透大地,缓解了百姓的忧虑。这里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将雨水比作能解救苦难的甘霖,表达了诗人对雨水的赞美和对人民福祉的关切。

颔联“风声震海驱云出,雨点翻空捲地流”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壮观景象。风声呼啸,仿佛要驱散天边的乌云;雨点如珠,从空中倾泻而下,直滚向大地。这两句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现了雨水的磅礴气势,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和谐。

颈联“午夜村墟无吠犬,夕阳坡陇有耕牛”则转向了夜晚与黄昏时分的乡村景象。午夜时分,村中寂静无声,连狗吠都消失了,这表明雨水带来了宁静与祥和。而夕阳西下,山坡上却有耕牛在劳作,这既是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也体现了雨水对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尾联“欢谣不独闻田父,更向东陵觅故侯”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不仅田间的农夫欢歌庆祝雨水的到来,连东陵的贵族也感受到了这份喜悦。这一句通过扩大庆祝的范围,强调了雨水对于整个社会的普遍意义,无论是贫是富,都能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与和谐。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喜雨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雨水对于缓解干旱、促进农业生产、带来社会安宁的重要作用。同时,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人民幸福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次韵竹子彬五言二首·其二

短章足光怪,夭矫暮天虹。

俗子仙凡判,诗人伎俩同。

君奚惭有道,吾欲访无功。

肉眼非弘景,何由见碧瞳。

(0)

再和二首·其一

包羞羊借皋比盖,饰貌狙将衮服披。

妾去绿衣裳以曲,佗乘黄屋髻犹椎。

方开元际唐风盛,自建安来汉道衰。

举世纷纷学姚贾,老夫持此欲安之。

(0)

示强甫

昔受浮丘伯密传,骎骎辕固伏生年。

试横牧笛花间饮,胜著朝冠柏下眠。

天上锦袍曾夺得,山中石砚又磨穿。

生来羞舐淮南鼎,且戏尘寰作地仙。

(0)

目疾一首

疾起自肝家,眵昏认物差。

昔如虹贯日,今隔雾看花。

暝鹊惊飞匝,凉蟾瞥露些。

庙堂见章奏,应笑字攲斜。

(0)

甲寅元月二首·其一

少小逢场老罢休,衰残更阅几春秋。

瓜牛庐有亲情贺,罗雀门无谒刺留。

梦断玉皇香案畔,诗成田舍火垆头。

赐驹牵与萧京兆,归去姑乘款段游。

(0)

甲寅元月二首·其二

七帙骎骎病鲜欢,君恩犹许备祠官。

婢传稚子屠苏酒,奴笑先生苜蓿槃。

自叹管君今老秃,更悲庞嫂不团栾。

新年辜负如筛饼,炮附煨姜胃尚寒。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钟芳 张元凯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