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一》
《子猷知府给事宠寄道中阻雨之什忧时悯农有古良二千石之风感叹次韵·其一》全文
宋 / 李光   形式: 古风

老农麦熟还忍饥,蚕妇见丝翻泪垂。

耕田辛苦竟何补,长安游手多轻肥。

良牧忧晴复忧雨,咄咄书空应自语。

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

(0)
鉴赏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宋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诗人李光以“子猷知府给事”这一身份,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首句“老农麦熟还忍饥”,描绘了老农在收获小麦后仍面临饥饿的现实,揭示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艰难与农民生活的困苦。接着,“蚕妇见丝翻泪垂”,通过蚕妇见到蚕丝而流泪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农民在经济上的挣扎和无奈。

“耕田辛苦竟何补”,表达了农民辛勤耕作却难以改善生活状况的感慨。“长安游手多轻肥”,则对比了京城中无所事事之人过着富裕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劳形成鲜明对照,凸显了社会的不公。

“良牧忧晴复忧雨”,体现了地方官员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担忧,他们既要担心干旱,又要担心雨水过多,反映了治理者的责任与挑战。“咄咄书空应自语”,形象地描绘了官员内心的焦虑与无奈。

最后,“皇天于物无偏颇,不须怨嗟梅雨多”,诗人在此呼吁,自然对万物并无偏私,不应因梅雨过多而抱怨,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层反思,以及对改变现状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李光

李光
朝代:宋   字:泰发   号:转物老人   籍贯: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   生辰:1078年12月16日[1

李光(1078年12月16日[1] —1159年4月22日),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词人,南宋四名臣之一,唐汝阳王李琎之后。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累官至参知政事,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一年(1141年),贬藤州安置,后更贬至昌化军。秦桧死,内迁郴州。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复左朝奉大夫。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宋孝宗即位后,赠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有前后
猜你喜欢

阆中蒲氏园亭十咏·其九稻畦

物外溪山乐,穷中岁月优。

斯人招不起,十顷稻田秋。

(0)

哭景馆吏立之

去年四月二十七,亲见进之没磝盘。

今年二月十三日,又闻立之死卼白。

身膏草野心为谁,区区身后犹谗疾。

进之一子久乃得,立之一子称特恩。

死封疆臣古所重,千载烈士多衔冤。

立之才武世少敌,胸中意欲吞河湟。

将军一剑义自决,塞上扰扰多奔亡。

前功委弃不复收,李蔡下士皆封侯。

生人欺鬼不解语,天道反复终相雠。

昨得二月三日书,犹云持重破贼锋。

等閒人事祇十日,使我泪落亲书踪。

儿痴母老女未嫁,实事无一虚名存。

相知抱恨宁复论,谁为往吊洮西魂。

(0)

宿木宗驿

暮投荒驿傍岩隈,更柝声频梦易回。

半夜忽惊飞霰急,凌晨还喜冻云开。

雪凝山表平如截,梅发林坳迥若堆。

问俗观风何所补,勤劳唯有马虺隤。

(0)

张大资挽词·其一

峥嵘仪貌国辉光,曾与明堂作栋梁。

颛面钜藩方偃息,间生英气忽飘扬。

文章绝笔星辰晦,德业遗芳简册香。

不以修龄畀贤杰,伤嗟无处问苍苍。

(0)

再和

佳和殊堪渴想劳,幅巾霜鬓遂忘搔。

长言灿灿经三复,至乐融融共一陶。

遇事未能全吏隐,解颐幸得接诗豪。

愿前瓜代频酬唱,任秃秋蟾玉兔毫。

(0)

曹子方静常庵

爱君新作静常庵,况是佳名继郑南。

昼坐不知人扰扰,夜存长保气酣酣。

寓言记述睎庄叟,复命栖时慕老聃。

标榜粲然辉众目,几何立懦与廉贪。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陆九渊 庾肩吾 元结 陈叔宝 谢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