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月夜中江行的景象,充满了清新脱俗的意境和深沉的乡愁。诗人以飘逸的笔触勾勒出江风、海树、碧山、青天等自然景物,与舟行之乐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美感。
"飘飘江风起,萧飒海树秋。" 开篇即以江风和海树的萧萆声响起,带给人一种凉爽而又略含哀愁的秋意。
"登舻美清夜,挂席移轻舟。" 这两句写诗人在月夜中登上小船,享受着清凉的夜晚,将席子悬挂起来,随着微风轻轻移动船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
"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 月亮在碧绿的山峦间穿行,而江水则与蔚蓝的天空相融,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
"杳如星河上,但觉云林幽。" 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如同星辰一般漂浮在江面上,只感受到云雾缭绕的林间之幽深,这种意境既表达了诗人的超脱感,又透露出一丝孤独和淡远。
"归路方浩浩,徂川去悠悠。" 归途虽宽广无垠,但心中的忧愁却随着蜿蜒的河流而去,显得悠长而深沉。
"徒悲蕙草歇,复听菱歌愁。" 诗人对那些已经枯萎的野草感到悲哀,同时又听到远处传来的渔家女孩唱着菱角花之歌,这份愁绪似乎与诗人的归乡之情相呼应。
"岸曲迷后浦,沙明瞰前洲。" 江岸蜿蜒曲折,隐藏了那宁静的水湾;而江中的沙洲清晰可见,仿佛在向诗人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怀君不可见,望远增离忧。"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无法相见而增加的离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美学境界。
遗才今已老,生计晚方宜。
卧病经旬月,孤坟寄一隅。
逢原惟有女,伯道竟无儿。
执绋嗟何及,哀词与泪俱。
句曲一山县,东西俱百里。
三茅地有灵,出宰多才美。
前有赵与谢,今有程与李。
李为山东望,声价高莫比。
清明一古镜,冷浸玉泉里。
敏哉制锦手,洗却鸣琴耳。
仁心非邀誉,直道不容毁。
慈姁牧细民,谦撝揖多士。
学馆盛文风,讲席究经旨。
有客东北来,空斋兀书几。
弹铗笑冯驩,下榻惭孺子。
乐虽足一瓢,饱不望四簋。
既为邑之氓,是亦吾所耻。
饥饿欲赒之,馈蒱斯受已。
将归重回首,决去负知己。
冉冉楚山云,悠悠断江水。
堂堂遗一老,五福寿而康。
系出安仁谱,身居荣禄乡。
春山樵独隐,晚圃菊尤香。
有子知何憾,骑龙下大荒。
专城镇西土,世禄食南方。
纨裤洗馀习,簪缨袭旧芳。
高风仰乔木,遗爱指甘棠。
他日循良传,应留姓字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