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
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
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
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
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
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有感三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不公和变迁的感慨。
“莫养瘦马驹,莫教小妓女。”开篇两句直接而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无奈的情境,劝诫人们不要去培育那些骨瘦如柴的小马,也不要教育那些年幼的妓女。这两件事在当时社会中可能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和精力,但却难以获得相应回报的。
“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取。”诗人指出,未来的事情其实就在眼前,只是人们常常不愿意或无法预见到这些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马肥快行走,妓长能歌舞。”则写出了相反的情景,即当马儿养肥了能够迅速奔跑,妓女长大后也能妙曼歌舞。这是对前述“瘦马”和“小妓”的一种对比,表明事物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
“三年五岁间,已闻换一主。”这里的“三年五岁间”,实际上是一个模糊的时间长度,用来形容一个较短的期间内。诗人提到,在这个期间里,就听说有新的主人出现了。这反映出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权力交替频繁。
最后两句,“借问新旧主,谁乐谁辛苦。请君大带上,把笔书此语。”则是诗人的感叹和提问。他向读者提出一个问题:在这种变迁中,是哪一方的人更为快乐,或是更感到辛苦?并且请求对方把这番话记录下来。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变化无常的深刻洞察。白居易以其直白而富有情感的笔法,将复杂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且引人深思的诗画。
河山频送客,天地有归桡。
词藻家何处,风尘路转遥。
裘全仍季子,笔在尚班超。
挟策临雍日,听歌饮泮朝。
壮怀雄献馘,盛事感环桥。
回首兰堪折,惊心蓬共飘。
十年馀绿鬓,四海恋青霄。
汉署空留滞,淮南肯见招。
孤窗鸣夏雨,故国涨秋潮。
安得凌鹏翮,凭君学凤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