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老去著幽禅,趺坐时参柏子烟。
书册懒随黄犊角,岩霏宁识白龙涎。
蓬莱山复在何处,杞菊赋今谁与传。
不道宝书天尺五,肯分风月到林泉。
闭门老去著幽禅,趺坐时参柏子烟。
书册懒随黄犊角,岩霏宁识白龙涎。
蓬莱山复在何处,杞菊赋今谁与传。
不道宝书天尺五,肯分风月到林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生活的境界,诗人闭门谢客,专心修炼,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禅定状态。"趺坐时参柏子烟"表明诗人静坐思考之余,对自然万物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会。"书册懒随黄犊角"则写出了诗人对书籍已不再执着,甚至连书册都随意扔在黄牛的角上,这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脱。
"岩霏宁识白龙涎"显示了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他能够理解并感知山中清泉的美妙。"蓬莱山复在何处,杞菊赋今谁与传"则是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怀念。
最后两句"不道宝书天尺五,肯分风月到林泉"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宝贵之物不再执着,而愿意将自然界中的美好如风、月等分享给大自然,这是对生命和宇宙的一种敬畏与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回归自然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