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悲惨的边塞生活图景,反映了当时劳民营筑长城的艰辛和秦朝统治下的民不聊生。诗人通过对杞梁妻哀嘆孤独无依的描述,抒发了对人民苦难深切同情之情。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一句点明了秦朝暴政导致天下凋敝,"筑长城兮遮北胡"则表现了秦朝为了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不惜牺牲民力修建长城。接着"筑人筑土一万里"形象地展示了长城工程的宏大与艰巨,"杞梁贞妇啼呜呜"则转向个人,表现了一位守节的女性在丈夫外出服役而自己孤独无依的哀伤。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这几句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和征劳带来的家庭破碎与孤儿寡妇的悲惨现实。"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则是对长城建筑过程中劳工生命价值被漠视的控诉,"疲魂饥魄相逐归"描绘了士兵与役夫在完成任务后疲惫不堪、营养不良的情状,而"陌上少年莫相非"则是诗人对这些年轻生命的同情和期望,他们虽然身处战乱之中,仍旧保持着纯真和希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生活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于战争与暴政的强烈谴责。其用词悲壮,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古典诗歌。
午投李同年,下马汗如洗。
城南迫送客,虽懒聊尔耳。
出门缭陂渚,白鸟起深苇。
佛宫横晚霁,窈窕间一水。
借问客何人,谏垣有直气。
吾人浮丘伯,聊可与把袂。
如此邂逅何,得酒亦佳事。
官閒犹有守,旋折窘六辔。
可怜千红蕖,的皪姹晚市。
便当夙驾行,秋风如箭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