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
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
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
古人重生男,豚酒庆亲戚。
桑弧射四方,言有四方役。
奉璋比德性,堕地要膂力。
如何晋公子,安乐忘所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其七)》中的片段。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男孩的期望和重视。诗中提到古人崇尚男孩,认为男孩出生是值得庆祝的,因为会用桑木弓箭象征性地训练他们,期待他们将来能承担四方的职责。同时,男孩子被期望具备高尚的品德(奉璋比德性),以及强壮的体魄(堕地要膂力)。然而,诗中也以晋公子为例,暗示了即使如贵公子这般身份,也不能忘记自身的使命和追求,不应过于沉溺于安逸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揭示了古代家庭和社会对于男性成长的期望,以及对个人责任与理想追求的警示。
累宵同燕酌,十舍携征骑。
始造双林寂,遐搜洞府秘。
群峰绕盘郁,悬泉仰特异。
阴壑云松埋,阳崖烟花媚。
每虑观省牵,中乖游践志。
我尚山水行,子归栖息地。
一操临流袂,上耸干云辔。
独往倦危途,怀冲寡幽致。
赖尔还都期,方将登楼迟。
弱志厌众纷,抱素寄精庐。
皦皦仰时彦,闷闷独为愚。
之子亦辞秩,高踪罢驰驱。
忽因西飞禽,赠我以琼琚。
始表仙都集,复言欢乐殊。
人生各有因,契阔不获俱。
一来田野中,日与人事疏。
水木澄秋景,逍遥清赏馀。
枉驾怀前诺,引领岂斯须。
无为便高翔,邈矣不可迂。
念子抱沉疾,霜露变滁城。
独此高窗下,自然无世情。
情人南楚别,复咏在原诗。
忽此嗟岐路,还令泣素丝。
风波朝夕远,音信往来迟。
好去扁舟客,青云何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