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粟泉访李影九不遇因为山僧草疏》
《过粟泉访李影九不遇因为山僧草疏》全文
明 / 李之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踏遍閒原日未曛,松房宴坐不逢君。

半庭草色浮书带,满镜池光染墨云。

山鸟时能呼佛现,荷花也解沐禅芬。

清泉酌罢休言去,且为檀那草愿文。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踏访闲静之地,却未能遇见友人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的热爱。

首联“踏遍閒原日未曛,松房宴坐不逢君”,开篇即以“閒原”点出访友之地的宁静与闲适,而“日未曛”则暗示了时间的悠长,营造出一种等待与期盼的氛围。接着,“松房宴坐”描绘了友人可能在松林中静坐冥想的情景,然而诗人并未遇到他,流露出一丝遗憾。

颔联“半庭草色浮书带,满镜池光染墨云”,进一步展开画面,将目光转向庭院与池塘。半庭的草色仿佛是书籍的带子,轻轻飘动;池塘的水面如同镜子,映照着天空的云彩,被染上了墨色的光泽。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季节的变换,又寓意着知识与智慧的深邃。

颈联“山鸟时能呼佛现,荷花也解沐禅芬”,转而关注自然界的生灵与植物。山中的鸟儿似乎能呼唤佛祖显现,荷花也懂得沐浴禅香的芬芳。这一联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灵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与赞美。

尾联“清泉酌罢休言去,且为檀那草愿文”,诗人邀请山僧一起品饮清泉,然后继续留在这里,为檀那(佛教中对施主的称呼)撰写草稿。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也流露出其对佛法的虔诚与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与佛法的深刻感悟,以及其对生活美好瞬间的捕捉与珍藏。

作者介绍

李之世
朝代:明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猜你喜欢

戏简王尉·其二

楚云迟上木兰船,惹得秋辞亦浪传。

不直翠眉亲唱与,故应无分学彭宣。

(0)

田头·其一

田头科斗古文字,石上臼洼山鼎彝。

勘破世间烦恼障,醉而已矣不吟诗。

(0)

月蚀

老兔酣眠一夜霜,妖蟆健啖未渠央。

人间今欠玉川子,生语聱牙满世香。

(0)

山居七咏·其五乳泉

正尔清寒与世殊,地灵不受柳诗愚。

昼长何似醒幽梦,碧玉壶深贮雪腴。

(0)

又和晦翁棹歌·其八

云气藏山雪捲滩,地灵不与俗人看。

一篙略借秋崖便,九曲欲穷山雨寒。

(0)

赠沈雷阳

乃翁辛苦注周易,曾梦神人谈太极。

清泉煮蔬啖粝饭,醯盐酱姜俱不食。

迎霜猎猎缊袍青,映日萧萧颔须白。

自云今代王辅嗣,憔悴形容人不识。

有子有子狂非狂,其名复亨字雷阳。

十五早学张道陵,二十已成费长房。

篆符咒水逐鬼物,朝游燕齐暮衡湘。

信奇喜异世不少,指空说无饶衣粮。

读古人书识道理,定复在陈饥欲死。

不如沈家跨灶郎,恍兮惚兮行怪诡。

村惊郭骇争赠诗,我亦徇俗书此纸。

万事宜假不宜真,往往神仙亦如此。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