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良金百鍊精,深藏求售价连城。
岂徒丰狱吹毛利,兼有秦台照胆明。
楚国良金百鍊精,深藏求售价连城。
岂徒丰狱吹毛利,兼有秦台照胆明。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司马光所作,名为《留别东郡诸僚友(其三)》。从诗中可以看出司马光在告别朋友时的深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楚国良金百鍊精,深藏求售价连城。"
这两句描写了作者所拥有的美好东西,如同楚国的上等黄金经过多次锻炼而成,其价值高到足以换取一座城市。这里的“良金”和“百鍊精”象征着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纯洁。
"岂徒丰狱吹毛利,兼有秦台照胆明。"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与朋友不仅在困难时相助,更在平日里也能互相鼓励。其中“丰狱”指的是古代的一种严酷的监狱,而“吹毛利”则是比喻在困境中仍能给予帮助。“秦台照胆明”则形容朋友之间如同光照心灵,清晰明亮。
整首诗通过对黄金和友谊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贵和期望能够长久不渝。同时,也体现了古人重视人际关系的情感世界观。
人物渺然,蕙兰椒艾,孰臭孰香。
昔尹公和靖,与龟山老,虽同名节,却异行藏。
尹在当年,深居养道,亲见兵戈兴洛阳。
杨虽出,又何畀于蔡,何救于章。公今为尹为杨。
这一著须平心较量。
正南洲潢弄,西淮鼎沸,廷绅噤舌,举国如狂。
招鹤亭前,居然高卧,许大乾坤谁主张。
公须起,要擎天一柱,支架明堂。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
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
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