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惨于冰,陆立怀所适。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呜呃。
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
至今东方生,满口自誇白。
终为万乘交,谈笑无所隔。
致君非有书,乃是尧舜画。
祗今侯门峻,日扫贫贱迹。
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
如闻恭俭语,謇謇事夕惕。
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
?鹅惨于冰,陆立怀所适。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呜呃。
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
至今东方生,满口自誇白。
终为万乘交,谈笑无所隔。
致君非有书,乃是尧舜画。
祗今侯门峻,日扫贫贱迹。
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
如闻恭俭语,謇謇事夕惕。
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名为《杂讽九首·其三》。诗中通过对比古今、贵贱、贫富之间的差异,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鹅惨于冰,陆立怀所适。斯人道仍閟,不得不呜呃。" 这几句描绘了一种凄凉的情景,鹅在严寒中显得孤单无依,而诗人自己则是怀抱理想却无处安放,这些“斯人”(即那些庸俗之人)只关心自己的小圈子,不理解或不愿意去理解这些超脱世俗的人。"呜呃"二字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现状的感慨和叹息。
"当时布衣士,亦作天子客。至今东方生,满口自誇白。" 这几句中,"布衣士"指的是平民百姓,而"天子客"则是指那些高贵的人物。在这里,诗人反映出一种现象:当时的普通读书人也能有机会成为皇帝的宾客,但现在(至今)却是东方某个地方的人自吹自擂,没有任何真实的成就。
"终为万乘交,谈笑无所隔。致君非有书,乃是尧舜画。"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明君主尧、舜时期那种纯洁高尚的人际关系的向往。在那个时代,即使是贵贱不同的交游,也能心灵相通,没有隔阂。而现在,虽然没有书信往来,但那份精神上的交流和理解就像古代圣人的画一样珍贵。
"祗今侯门峻,日扫贫贱迹。朝趋九韶音,暮列五鼎食。" 这几句描写了现实中的不公:现在的权贵家宅高大,门庭若市,而他们每天都在清除那些贫穷和低贱之人的踪迹。早晨,他们追求高雅的音乐享受(九韶音),晚上则摆开盛大的宴席(五鼎食)。
"如闻恭俭语,謇謇事夕惕。可拍伊牧肩,功名被金石。" 最后几句传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谦逊有礼之人的赞扬,以及对那些勤劳工作到黄昏的人的同情。"恭俭语"指的是谦和的话语,而"謇謇事夕惕"则表达了一种不满,即那些勤奋劳作直至傍晚的人们仍然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最后,诗人用"拍肩"的动作来赞扬那些有功名的人,其名字被刻于金石之上,流传后世。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于社会不公、官僚腐败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慨。
杳杳烟波隔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
日落汀洲一望时,愁情不断如春水。
黯黯离怀,向东门系马,南浦移舟。
薰风乱飞燕子,时下轻鸥。
无情渭水,问谁教、日日东流。
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
回首旧游如梦,记踏青殢饮,拾翠狂游。
无端彩云易散,覆水难收。
风流未老,拚千金,重入扬州。
应又是、当年载酒,依前名占青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