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烟兼暮雾,误芳游、闲次第。
但重门深锁,谙尽客中味。
平阳闻笛夜,蜀道铃声里。
凄凉千载苦,犹应难共今比。
轻将连理,万水千山分两地。
不觉岁时迁,怨愤倩谁寄。秋娘一曲,长想君能记。
花开须折,对酒休辞醉。
晓烟兼暮雾,误芳游、闲次第。
但重门深锁,谙尽客中味。
平阳闻笛夜,蜀道铃声里。
凄凉千载苦,犹应难共今比。
轻将连理,万水千山分两地。
不觉岁时迁,怨愤倩谁寄。秋娘一曲,长想君能记。
花开须折,对酒休辞醉。
这首诗名为《倒垂柳》,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诗人汪东所作。诗人以晓雾和暮霭起笔,描绘了一幅清晨傍晚时分的迷茫景象,暗示了主人公的孤独游子身份。他误入此地,闲逛其中,却只能独自品味旅居他乡的寂寥滋味,深宅大院紧闭,更增添了客居的孤苦。
接着,诗人通过平阳的笛声和蜀道的铃声,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强调了历史的沧桑感,表达出千百年来的离愁别绪,认为这种情感难以与今日相比。接下来,诗人借连理枝的分离,象征着与心爱之人天各一方,时间的流逝和无人倾诉的怨愤,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最后,诗人以秋娘的歌声寄托思念,希望对方能记得自己的心意。他鼓励自己在花开之时尽情折取,对酒当歌,借酒消愁,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对相聚的渴望。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含蓄,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试子玉簪笔,他工总不如。
毫长宜贮墨,管净可抄书。
汝自誇淮兔,吾犹注鲁鱼。
鬓毛斑白尽,心折正缘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