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谌的作品,名为《为简上人赋古色轩(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厚的禅意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简师得道不参禅,燕坐常居古色轩。"
这两句表明诗人对于“简上人”的赞赏,他已经悟到了道,达到了不需要再修禅定的境界,而是安坐在古朴的轩室之中。
"夏禹告功遗迹在,任公垂钓有车存。"
这两句提到夏禹(大禹)告成之功的遗迹仍然存在,以及任公垂钓(钓鱼)的故事,都被保存下来。这里诗人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表达了对过去文化传统的尊重和怀念。
"海通泉洞深千尺,寺映重岩月一痕。"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象,泉水与大海相连,形成深不见底的洞穴;而寺庙则依傍在层叠的山岩之中,月光洒落,只照亮了一个角落。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宏伟山水之美的描绘能力。
"何日短筇尘外去,瓣香来此叩玄门。"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有一天能离尘世俗,带着简陋的竹杖(短筇)离开红尘,而瓣香则象征着清净之物,来到这里敲响那神秘的玄之门。这里“玄门”可能指的是禅学中的最高境界,或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以及对超然物外的追求。
客心豫为秋风摧,与狐谋裘苏病骸。
独贪避暑胜河朔,入握阴泉珠一枚。
炎官恐我不耐冷,余威直到单于台。
边人嘲是带来热,吾养其内心死灰,素琴自理那成操,谁和万壑松风哀。
清宵独立感皓月,虚鉴偶著埃雾埋。
大寒盛景谅难久,清商劲气将邅回。
阙地置冰亦何取,方床八尺琉璃开。
跫然无音绝褦襶,笑问蝇蚋从何来。
游丝罥花天阴阴,隔花啼鸟青林深。
古人不见古亭圮,惟闻流水如鸣琴。
清流不洗世人耳,满城弦管多繁音。
昼漏迟迟歌未歇,豪竹哀丝为谁发。
此时蔓草遍池台,当日金钱买风月。
胜地由来有盛衰,何况人生易华发。
天涯吊古复伤离,人物风流各有时。
云树江南留不得,争知来者复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