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悴谁能与解何,亚枝乍少谢枝多。
绿珠飞下齐奴阁,帝子遥临洛水波。
点缀青旗嗤北里,分明春色是南柯。
佛楼沙钵投难满,未觉乾枯脱爱河。
荣悴谁能与解何,亚枝乍少谢枝多。
绿珠飞下齐奴阁,帝子遥临洛水波。
点缀青旗嗤北里,分明春色是南柯。
佛楼沙钵投难满,未觉乾枯脱爱河。
这首诗以落花为题,描绘了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充满了对生命短暂与自然循环的感慨。
首联“荣悴谁能与解何,亚枝乍少谢枝多”,以问句开篇,表达了对花开花落这一自然现象的深思。花的盛衰荣枯,似乎难以找到解释,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接着,“亚枝乍少谢枝多”描绘了花开时枝头繁茂,而花落时则显得稀疏,形象地展现了花从繁盛到凋零的变化过程。
颔联“绿珠飞下齐奴阁,帝子遥临洛水波”,运用典故,将落花比作绿珠(古代美女)从高阁飞下,又似帝子(帝王之子)在洛水边远眺,赋予落花以浪漫和哀愁的意境,进一步渲染了花落的凄美景象。
颈联“点缀青旗嗤北里,分明春色是南柯”,通过“青旗”这一意象,可能是指酒旗或某种标志,暗示着落花虽已凋零,但春天的气息并未完全消散,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同时,“嗤北里”可能暗含对过去繁华的讽刺或怀念,而“春色是南柯”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期待。
尾联“佛楼沙钵投难满,未觉乾枯脱爱河”,以佛教的元素入诗,借“佛楼”、“沙钵”等象征物,表达了对人生苦海的深刻理解。即使在佛前祈祷也无法完全摆脱人生的苦难和欲望的束缚,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解脱的追求。最后一句“未觉乾枯脱爱河”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痛苦与快乐、欲望与解脱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落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哀愁,更蕴含了对生命、时间、欲望与解脱等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芗林有何好,花蕊不惊秋。
千章云木,长见密叶翠光流。
中有三朝勋旧,早岁辞荣轩冕,归伴赤松游。
不羡鸳鸯侣,钟听景阳楼。问向来。麟阁上,凤池头。
有谁能继,向来解印似苏州。
自是英姿绝俗,非我与时违异,何用衣羊裘。
况得长生趣,千岁肯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