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含消与接枝,英华集里脆香诗。
外披翠羽中怀玉,嚼出清泉上满池。
溢齿应餐多正好,堆盘尽饤老将宜。
炎蒸时节还能洗,不是梨侯更有谁。
想像含消与接枝,英华集里脆香诗。
外披翠羽中怀玉,嚼出清泉上满池。
溢齿应餐多正好,堆盘尽饤老将宜。
炎蒸时节还能洗,不是梨侯更有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梨花与果实的美丽景象,通过对比和想象将自然之物的人格化,以此来赞美梨树的美好。诗中“含消与接枝”表达了春日里梨花的轻盈与细致,而“英华集里脆香诗”则是对梨花芬芳和果实甘甜的描写,通过“诗”的形式来传递这种美感。
“外披翠羽中怀玉”、“嚼出清泉上满池”两句,则将梨树比作仙子,将其果实比喻为清泉,用以表达对梨树生长环境的赞美和对其果实甘甜如同清泉般令人向往。
“溢齿应餐多正好,堆盘尽饤老将宜”这两句强调了梨子作为食品的价值,不仅适合年轻人的饮食,更是老人家中必备的美味佳肴。
最后,“炎蒸时节还能洗”表达了即便在炎热的季节,梨子的清凉也能带来心灵上的清洗。而“不是梨侯更有谁”则是在赞叹没有什么比梨树更好的果树了,直接将其誉为“梨侯”,彰显诗人对梨树的喜爱与尊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鲜活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情感寄托,以及对梨树这一物种独特的赞誉。
殿角才馀一握天,我来神骨自飘然。
影移隐隐烟霞里,身在亭亭日月边。
脚底拥青寒树杪,面前凝翠乱峰颠。
日影秋渐薄,月华寒更清。
光生含江水,天色晚来晴。
德微惭郡绂,山野拙将迎。
河流弥浅峻,壮木亦凋零。
帝子閟瑶瑟,居闻鹗鹏声。
太刚每忤俗,平进谁提衡。
何为尚录录,以此思归耕。
报使扫旧荜,愿言嘿馀龄。
上楼想羌庐,一望烟冥冥。
封壤邈千里,书之寄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