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锁吕公洞,月明黄鹤楼。
抱关非故卒,谁见羽衣游。
云锁吕公洞,月明黄鹤楼。
抱关非故卒,谁见羽衣游。
这首诗描绘了黄鹤楼在月光下的静谧与神秘氛围。首句“云锁吕公洞”以吕公洞为背景,暗示了一种隐秘而幽深的环境,云层将其环绕,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接着,“月明黄鹤楼”一句,将视角转向黄鹤楼本身,在明亮的月光下,楼阁显得更加雄伟和引人入胜。
“抱关非故卒”,这里的“抱关”可能是指守卫或守护之意,“非故卒”则强调了并非寻常的守卫,暗示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存在或事件。这一句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不平凡的氛围,让人对接下来的情节充满好奇。
最后一句“谁见羽衣游”,直接点明了主题——羽衣游仙。羽衣,指的是仙人的服装,暗示着诗中描述的场景可能与仙人或超自然现象有关。这句话以问句的形式结束,既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也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仙人轻盈地在月光下漫步,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与神秘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超自然元素,展现了黄鹤楼在特定情境下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仙境与神话的无限遐想。
山亏一篑功,泉废九仞迹。
精神去不回,虚牝黄金掷。
溯舟望南麓,近岸多巨石。
溪流曲折多,波喧奔湍激。
野竹拥杂树,纷纷两参列。
古松气不群,苍然数百尺。
晚花发幽丛,浮云动遥壁。
优游可忘年,去此皆妄役。
交朋相问兴何如,不愿家财有羡馀。
一卷佛经心谙诵,七篇真诰手亲书。
荣名厚禄都来足,酒兴诗情积渐疏。
多谢营巢旧时燕,又依时节到贫居。
老去心何用,幽居似故林。
移花初得地,种柳已成阴。
减食喂饥犬,汲泉防渴禽。
除营闲事外,兀兀任浮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