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衰气血,瘦硬柴一把。
晨征霜露寒,两脚痛如剐。
局蹐一舆中,羡杀蓬门寡。
鸡啼茅屋上,牛眠土墙下。
从容指行人,云是南来者。
病骨衰气血,瘦硬柴一把。
晨征霜露寒,两脚痛如剐。
局蹐一舆中,羡杀蓬门寡。
鸡啼茅屋上,牛眠土墙下。
从容指行人,云是南来者。
这首清代郑梁的《郯城道上(其三)》描绘了一幅清贫艰辛的旅途画面。诗人以病弱之躯,自比为一把瘦硬的柴火,形象地传达出身体的衰弱和疲惫。早晨出行,霜露侵袭,行走艰难,双脚疼痛难忍,仿佛被刀割一般。他身处简陋的车舆中,对那些居于蓬门寡户的人心生羡慕,生活虽然朴素,却能自在无虑。
鸡鸣声从茅屋上传来,牛儿在土墙下安眠,这些寻常的乡村景象让诗人感到宁静。他从容地向行人打听,得知他们是来自南方的旅人,这引发了诗人对远方未知的想象和对自己现状的反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苦与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
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
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
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
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
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黄头子,捩柁听吾语。
三老驾三翼,叠鼓峭帆看风色。
一千水,归黄河,世无客星泛灵槎。
恒河水,波斯匿王母将去,六十年间成坏故。
性无生灭河水似,黄面瞿昙以筏谕。
长淮水,一箭许,边城白骨多于土。
年年调舟已成泥,寿蔡孤城付朝暮。
岷江汉源天上来,一夕不保如风埃。
重庆今为天下首,汉中不复言规恢。
朽木为舟土为楫,白波如山水皆立。
当时商家畚筑子,梦里撑船济川去。
只今无梦岂无舟,水浅都非泊舟处。
炉穟无风直,灯莲有月娇。
我常占乐岁,人自看元宵。
印信烽烟息,光辉玉烛调。
平生笑徼福,今夕为民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