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泉不可到,到者几人来。
昔年高会处,歌钟依旧催。
骅骝黄金勒,葡萄白玉杯。
昔人今尚在,千秋铜雀台。
台上昔人行,井干生青苔。
拂苔行今人,意气扬烟尘。
容仪光凝停,引手弹鸣琴。
游龙从风翔,轻云落素阴。
今日美少年,他年蝼蚁心。
秦王与汉武,高陵何乔林。
重泉不可到,到者几人来。
昔年高会处,歌钟依旧催。
骅骝黄金勒,葡萄白玉杯。
昔人今尚在,千秋铜雀台。
台上昔人行,井干生青苔。
拂苔行今人,意气扬烟尘。
容仪光凝停,引手弹鸣琴。
游龙从风翔,轻云落素阴。
今日美少年,他年蝼蚁心。
秦王与汉武,高陵何乔林。
这首《挽歌》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哀婉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追忆与感慨。
首句“重泉不可到,到者几人来”,以深邃的哲学思考开篇,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距离比作不可触及的重泉,表达了对死亡的无奈和对逝者的怀念。接下来,“昔年高会处,歌钟依旧催”两句,将记忆中的欢聚场景与现实的寂静形成对比,歌钟声仿佛仍在催促,却无人回应,流露出一种空虚与寂寞。
“骅骝黄金勒,葡萄白玉杯”描绘了昔日宴会上的奢华与辉煌,通过具体的物品细节,勾勒出往日的繁华景象。“昔人今尚在,千秋铜雀台”则将时间的跨度拉长,铜雀台作为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无数人的兴衰更迭,暗示着生命的短暂与永恒的对比。
“台上昔人行,井干生青苔。拂苔行今人,意气扬烟尘。”这两句通过环境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昔日的足迹如今已覆满青苔,而今人踏过,留下的是匆匆的脚步声和尘土飞扬的痕迹,象征着生命的流转和无常。
“容仪光凝停,引手弹鸣琴。游龙从风翔,轻云落素阴。”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逝者形象的永恒与生者的追思。容仪虽已凝固,但琴声犹在,仿佛逝者仍在世间。游龙与轻云的比喻,既展现了生命的自由与飘逸,也暗含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悼。
最后,“今日美少年,他年蝼蚁心。秦王与汉武,高陵何乔林。”这四句以反问的形式,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无论是少年的美貌还是帝王的功业,在时间面前都终将化为尘土。秦王与汉武的例子,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因为无论多么辉煌的历史人物,最终都将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
整首诗通过对逝者形象的描绘和对生命意义的反思,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与永恒的深刻思考。
十里北京店,五里南京村。
村贫绝宵警,巷屋荒无门。
麦原接逦迤,但有烟草昏。
飒沙白如雨,高天青不云。
民閒各野坐,袒裸无完裈。
纷纷去车马,目击行人行。
朝餐自不保,留客安有樽?
若有百端苦,难为过者陈。
我马下坡阪,饮水甘黑浑。
马饱得行路,我饥且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