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市佣善,米贱官税轻。
道途绝怨詈,乃见人心平。
王道不在远,轩羲尚无争。
顾视巷宇间,礼教何难行。
颇惭吾废躬,昧织还昧耕。
支绌虽自劳,居然完所生。
安敢过分求,役役中心营。
菜贱市佣善,米贱官税轻。
道途绝怨詈,乃见人心平。
王道不在远,轩羲尚无争。
顾视巷宇间,礼教何难行。
颇惭吾废躬,昧织还昧耕。
支绌虽自劳,居然完所生。
安敢过分求,役役中心营。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民生与道德教化的和谐景象。开篇“菜贱市佣善,米贱官税轻”两句,以物价低廉为背景,暗示社会经济的稳定,百姓生活负担减轻,进而引出“道途绝怨詈,乃见人心平”的描述,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矛盾减少,社会风气趋于平和。
接着,“王道不在远,轩羲尚无争”两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即无论古代还是现代,良好的治理都能带来和谐与安宁。诗人进一步指出,只要注重礼仪教化,社会秩序自然能够得到维护。
然而,“顾视巷宇间,礼教何难行”两句则提出了一个反问,似乎在质疑为何在现实生活中,尽管道理简单明了,但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这种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也体现了他对改变现状的期待。
最后,“颇惭吾废躬,昧织还昧耕。支绌虽自劳,居然完所生。安敢过分求,役役心中营”几句,诗人自省自身,承认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有所欠缺,无论是从事手工艺还是农耕,都感到力不从心。但他坚信,只要尽力而为,就能维持生活,不必过分追求。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既想有所作为,又担心力有未逮,最终选择踏实地生活,不妄求过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以及个人在其中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与个人责任的深刻思考。
横塘老居士,官意云蹉跎。
归田百顷溪,一目真恒河。
春来几栉沐,昧者时工呵。
惟公独未然,计拙乐且多。
秧针破水面,照影成婆娑。
黄梅雨朝昏,已压前溪荷。
连旬听盆倾,颓空竞嵯峨。
城头望弥漫,湖海环丘坡。
横堤荡如洗,灭没相陂陀。
却闻城南围,千丈一水过。
坚壁了不动,坐胜洪涛波。
佛力与愿力,精意驯蛟鼍。
独此夏日雨,慰公春时蓑。
我方岁事忧,一饱今无何。
乞我黄淤秋,同此天地和。
不然遂弹铗,稍续冯君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