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
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
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
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
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
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青女凌波楚江冷,庭前一叶鸣金井。
砧杵谁家试夹衣,西风搅碎芦花影。
呼童折取篱下金,旋汲山泉注古瓶。
细哦七字延秋色,寒香似欠东园清。
江上子牟怀魏阙,离情一动肠千结。
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画面,以菊花为引,寄寓诗人的情感。首句“青女凌波楚江冷”以神话中的霜神“青女”比喻秋意,江面寒气逼人。次句“庭前一叶鸣金井”通过落叶声增添了秋的寂寥,金井象征着时光流转。
“砧杵谁家试夹衣”写出了秋日妇女们开始准备缝制冬衣的情景,而“西风搅碎芦花影”则进一步渲染了萧瑟的秋风和摇曳的芦花,营造出凄美的意境。接下来,诗人取菊、汲泉、品茗,借以延展秋色,但觉“寒香似欠东园清”,暗示了对东园(可能指故乡或理想之地)清新之气的怀念。
“江上子牟怀魏阙”借用晋人子牟思乡的典故,表达诗人对朝廷或故乡的深深挂念,而“离情一动肠千结”直接抒发了浓烈的离愁。最后两句“急呼斗酒破霜螯,楚月不碍西湖月”以豪饮壮志和对月的共赏,试图排解心中的愁绪,但月光如一,无论在楚地还是西湖,都无法完全消除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典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和理想的深深眷恋,以及面对离愁的无奈与坚韧。
灯影分红,帘痕映翠,朝来独倚雕阑。
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
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
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
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闷掩重关。
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
屈指踏青挑菜,西园路,盼断双弯。
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
何处驱愁,此闲亦乐,游方汗漫。
正春浅、花疏日淡,一鞭又指,任城古县。
南池宾从迟欢宴。奈当筵听朝雨,阳关声缓。
桥名情尽,赢得柳梢折短。记太白,当年行遍。
怕今日风流,香令散。
重携到,彩笔如椽,百篇斗酒诗卷。
曾几度、登高望远。莫惹起,浮云宫殿。
离思好长,则寄女娲陵畔。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
趾摩肩。
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
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
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石壁巑岏。仰难攀。
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
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
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
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
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
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