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分红,帘痕映翠,朝来独倚雕阑。
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
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
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
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闷掩重关。
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
屈指踏青挑菜,西园路,盼断双弯。
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
灯影分红,帘痕映翠,朝来独倚雕阑。
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
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
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
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闷掩重关。
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
屈指踏青挑菜,西园路,盼断双弯。
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
这首《满庭芳》是清代诗人史承谦所作,描绘了深秋或初冬时节,一位孤独女子在室内透过窗户观察外界景象的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愁绪与对春天的期待。
开篇“灯影分红,帘痕映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室内灯光与窗帘交织出的光影效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朝来独倚雕阑”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独自站立于雕花栏杆旁,面对着外面的世界,内心充满孤独与寂寞。
“诗慵酒懒,谁与慰愁颜”,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情感状态——她既无心吟诗,也失去了饮酒消愁的兴趣,暗示了她内心的极度哀愁。接下来,“晴色渐苏梅柳,风和雪、忽又阑珊”描绘了天气由晴转阴,梅柳似乎在风雪中逐渐凋零,这既是自然界的景象,也是主人公心境的写照。
“春情远,千回万转,才肯到人间”,表达了主人公对春天的渴望,但又担心春天的到来会带来更多的离愁别绪。她的心思如同春情一般,反复辗转,难以安定。
“斑斑听细雨,寒威未减,闷掩重关”,通过听雨声、感受寒冷,以及紧闭门窗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压抑与封闭感。她似乎在逃避现实,却又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
“叹鬓丝如许,那禁摧残”,感叹自己年华已逝,岁月无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屈指踏青挑菜,西园路,盼断双弯”,表达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再次体验春天活动的渴望,但这种愿望似乎遥不可及。
最后,“怕伊也,生生憔悴,依旧锁眉山”,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害怕自己会因为长时间的愁苦而日渐憔悴,甚至担心自己的眉头会像山一样永远紧锁,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重与无助。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昔人念亲心何如,喻彼百草蒙春晖。
一川含绿草方长,满地落红春已归。
草欲报春春忽改,子欲养亲亲不待。
嗟哉物尔人亦然,对草无言泪如海。
阳春有脚还复来,今年花谢明年开。
慈亲一去不复见,画图空写春风面。
榉川有子思报亲,结茅竹亭留白云。
亲恩难酬春易过,独倚栏干怨春暮。
寄言孝子须惜时,流光暗促亲颜移。
春盘荐脆须及早,莫待酒浇坟上草。
东坡以春笋,名为玉版师。
我独谓玉版,正可名白糍。
吃笋令人瘦,吃糍充人饥。
慧眼曰不然,不如饮水肥。
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
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
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
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
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
驰驱不自得,谈笑强追随。
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
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
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
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
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
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
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
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
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
贤者宜有后,固当梦熊罴。
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
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
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
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
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
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
《思王逢原》【宋·王安石】自吾失逢原,触事辄愁思。岂独为故人,抚心良自悲。我善孰相我,孰知我瑕疵。我思谁能谋,我语听者谁。朝出一马驱,暝归一马驰。驰驱不自得,谈笑强追随。仰屋卧太息,起行涕淋漓。念子冢上土,草茅已纷披。婉婉妇且少,茕茕一女嫠。高义动闾里,尚闻致财赀。嗟我衣冠朝,略能具饘糜。葬祭无所助,哀颜亦何施。闻妇欲北返,跂予常望之。寒汴已闭口,此行又参差。又说当产子,产子知何时。贤者宜有后,固当梦熊罴。天方不可恃,我愿适在兹。我疲学更误,与世不相宜。宿昔心已许,同冈结茅茨。此事今已矣,已矣尚谁知。渺渺江与潭,茫茫山与陂。安能久窃食,终负故人期。
https://shici.929r.com/shici/TVsdk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