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境抛与梵宫邻。
多年羊虎犹眠石,败壁貂蝉祇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目青春。
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酸风吹野薪。
江左风流廊庙人,荒境抛与梵宫邻。
多年羊虎犹眠石,败壁貂蝉祇贮尘。
万古云山同白骨,一庭花木目青春。
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酸风吹野薪。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戴表元所作的《过清凉寺王参预墓下》。诗中,诗人以江左(江南地区)的风流人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充满历史沧桑的景象。清凉寺位于偏僻之地,与佛寺相邻,暗示了昔日繁华已逝,只剩下遗迹。
"多年羊虎犹眠石",这里的"羊虎"可能指的是墓前的石兽或雕塑,历经多年仍静默地守在原地,显得古老而沉寂。"败壁貂蝉祇贮尘",形象地描绘了寺庙内部破败的景象,墙壁剥落,唯有尘埃满布,更显荒凉。
"万古云山同白骨",运用夸张的手法,将永恒的自然景色与墓地的寂静相映,表达了岁月流转、生死无常的主题。"一庭花木目青春",则以生机勃勃的庭园花木反衬出墓地的衰败,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永思陵下犹凄切,废屋酸风吹野薪",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伤,废墟上的冷风和野外薪柴的酸味,都增添了哀愁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清凉寺及其周边环境的历史变迁,以及诗人对过往人物的追忆和感慨。
文字眇烟云,过眼徒浩浩。
所有未见书,惜哉吾已老。
子云客长安,陈迹如一扫。
同叔向来人,我生苦不早。
亦闻青城山,斯翁为有道。
瞿塘不可上,秋梦长颠倒。
白日来西昆,一见自应好。
纵谈百代前,至竟非枯槁。
多为开口笑,明月生怀抱。
黄鹤有高楼,恍如事幽讨。
揽辔逢道州,听书下下考。
周南勿留滞,掇拾供史藁。
分手重酸辛,璠玙众所宝。
十日不得面,何为太草草。
海东小胡辜覆冒,敢据神州窃名号。
幅员万里宋乾坤,五十一年雠未报。
煌煌艺祖中天业,东都实宅神明隩。
即今犬豕穴宫殿,安得旄头下除扫。
宝玉大弓久不获,臣子义敢忘巨盗。
景灵太庙威神在,北乡恸哭犹可告。
壮士方当弃躯命,书生讵忍开和好。
孤臣白首困西南,有志不伸空自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