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存者感而有作·其一》
《中秋月蚀邦人鸣钲救月不约而齐中原旧俗犹有存者感而有作·其一》全文
宋 / 家铉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风扫沈阴万象开,断云扶月出阳台。

万人拭目看天眼,蟆蚀何曾蚀得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节时月蚀的景象,诗人家铉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关注和对传统习俗的怀念。首句"风扫沈阴万象开",形象地写出了风吹散乌云,月亮重新显现的明亮场景,象征着光明驱散黑暗。"断云扶月出阳台"进一步描绘了月亮从云层中挣脱而出,如同从阳台之上缓缓升起的壮观画面。

接着,诗人以"万人拭目看天眼",生动描绘了人们抬头仰望,目光聚焦在天空中的月亮,仿佛在守护这一珍贵的自然奇观。最后,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对月蚀迷信的质疑:"蟆蚀何曾蚀得来",意思是说,即使有传说中的蛤蟆能吞食月亮,现实中月蚀并未因此消失,暗示人们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科学认知的进步。

整首诗寓含哲理,既赞美了自然之美,也揭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习俗的坚守,以及对理性思考的呼唤。家铉翁的诗才和深沉的情感在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

作者介绍

家铉翁
朝代:宋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猜你喜欢

秋日同李序庵顾未斋张亭溪饮郑氏庄

雨后沙全湿,风前竹半斜。

野桥通细水,秋圃映馀花。

出郭悲尘鞅,临池忆钓槎。

清歌且终日,应不问年华。

(0)

祁县夜坐

岁暮寒仍急,长歌乘晚风。

荒凉怜小县,真率爱山童。

积雪明残柳,衰颜叹转蓬。

旅怀不可寐,徙倚画廊东。

(0)

八月十六夜赠王湛塘侍御

昨夕中庭月微彩,思君把杯何可待。

今夕逢君夜复昏,篝灯寥落对空樽。

古来万事常如此,人意天时不相似。

棋局能禁清漏长,高谈无藉黄流旨。

爱君直道直如弦,白简霜飞落九天。

谪向南华为傲吏,应从麻谷濯仙泉。

麻源华岭古栖贤,灭没那知千载前。

无复颜公旧时石,空传谢客远游篇。

颜公谢客皆安在,今其不欢后仍悔。

君将共命归南都,余亦翩然向东海。

眼前翻覆无足凭,今日澍雨明日晴。

不见庾公楼上月,千秋还照武昌城。

(0)

吴伟画册为成中丞题

国朝画师能悉数,笔力孰过江夏吴。

眼前富贵王侯无,故能潇洒超其徒。

或时酒酣赤两足,亦或脱帽空头颅。

五岳四渎生斯须,一峰忽从天际拔,九派真见江流趋。

中丞何由得真迹,列方布册看有馀。

清秋示我闾山下,白日宛坐仙人区。

由来神物易飞去,九苞之凤不在笯。

昨闻九月雷电作,沧海恐失珊瑚株。

(0)

竹溪卷

君不见潇湘万竿玉,君不见洞庭千顷秋。

苍蛟夜舞风雨黑,鼋鼍日抱青天游。

三年仗剑事明主,君山衡岳空回头。

长安六月红尘浮,竹溪竹溪何清幽。

安得载酒竹溪去,醉卧秋阴看白鸥。

(0)

海上秋望

海城秋深风雨急,出门欲往道沾涩。

溪壑萧萧鹙鸧寒,石潭漠漠蛟龙蛰。

长望望乡云不开,中流书信何时来。

会将画舸千丝缆,自作三江逆浪回。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