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
趾摩肩。
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
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
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石壁巑岏。仰难攀。
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
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
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
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
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
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
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
趾摩肩。
上有天池寺,自敕建,耀金碧,异法物,历浩劫,尚岿然。
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
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石壁巑岏。仰难攀。
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异人间。
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
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
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
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
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
此诗描绘了庐山天池寺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开篇以“匡庐万丈,崒嵂倚青天”起笔,气势磅礴地展现了庐山的雄伟壮观。接着“披积雪,踰深涧,跻崖巅”,描绘了攀登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却也映衬出到达之不易的美景。天池寺的建造与辉煌,以及历经浩劫仍巍然屹立,体现了其非凡的历史地位。
“一二老僧出揖,禅房启,容我安眠”一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禅境,仿佛能感受到老僧的慈祥与禅房的幽静。随后,“但喧豗飞瀑,六月昼生寒”则通过瀑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凉与震撼并存的氛围,即使在炎热的夏日也能感受到冬日的寒意。
“石壁巑岏。仰难攀。下临绝壑,瞰云海,听天籁”进一步展示了庐山的险峻与广阔,以及置身其中时的渺小与敬畏之情。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相结合,使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谁种榭,秦皇帝,海棠妍。二千年莫讶,无人识,迟我至,与流传”这一段则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秦始皇与海棠的典故,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
最后,“虎不到,绝惊燕,罕乌鸢。只有夜来星斗,手堪摘,皓月同圆。况峰名五老,天乐会群仙。欲往从焉”以自然界的和谐与神秘收尾,表达了对庐山独特魅力的赞美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与自然界的深层次连接与共鸣。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天池寺的壮丽景象,还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
平生佳绝处,心事付江梅。
县圃经年见,芳樽薄暮开。
朗吟空激烈,烧烛且徘徊。
未逐徵书去,穷冬尚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