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驱愁,此闲亦乐,游方汗漫。
正春浅、花疏日淡,一鞭又指,任城古县。
南池宾从迟欢宴。奈当筵听朝雨,阳关声缓。
桥名情尽,赢得柳梢折短。记太白,当年行遍。
怕今日风流,香令散。
重携到,彩笔如椽,百篇斗酒诗卷。
曾几度、登高望远。莫惹起,浮云宫殿。
离思好长,则寄女娲陵畔。
何处驱愁,此闲亦乐,游方汗漫。
正春浅、花疏日淡,一鞭又指,任城古县。
南池宾从迟欢宴。奈当筵听朝雨,阳关声缓。
桥名情尽,赢得柳梢折短。记太白,当年行遍。
怕今日风流,香令散。
重携到,彩笔如椽,百篇斗酒诗卷。
曾几度、登高望远。莫惹起,浮云宫殿。
离思好长,则寄女娲陵畔。
这首《倾杯乐·送次山再至济上》由清代词人蒋永修所作,词中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词的开篇“何处驱愁,此闲亦乐,游方汗漫”,以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表达了词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即使在驱逐愁绪的过程中也能找到乐趣,享受自由自在的游历生活。接下来,“正春浅、花疏日淡,一鞭又指,任城古县”描绘了一幅春意渐浓、花稀日淡的景象,词人独自骑马前往任城古县,这一路的景色和心境相互映照,为整首词奠定了悠然自得的情感基调。
“南池宾从迟欢宴”一句,词人将目光转向了南池,那里正在进行一场迟来的欢宴,而他却只能在宴席上倾听朝雨中的阳关曲,这曲调缓缓,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紧接着,“奈当筵听朝雨,阳关声缓”两句,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词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桥名情尽,赢得柳梢折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桥上的故事已经结束,只剩下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一段情缘的终结。接下来,“记太白,当年行遍。怕今日风流,香令散”两句,词人回忆起李白当年的豪迈与风流,担心如今的自己是否还能保持那份诗意与洒脱。
“重携到,彩笔如椽,百篇斗酒诗卷”表达了词人希望再次与友人相聚,共同创作诗歌的愿望,如同李白那样,用诗酒相交,留下无数佳作。然而,“曾几度、登高望远。莫惹起,浮云宫殿”两句,词人意识到时光易逝,曾经的壮志豪情或许已随风飘散,不禁生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离思好长,则寄女娲陵畔”一句,词人将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于女娲陵畔,希望这份深情能够穿越时空,永远留存。整首词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岁月流转的感慨,读来令人动容。
郎吏头漆黑,心有大机轴。
司徒眼如电,晨降檄一幅。
入门绝经营,已饬车辘辘。
老父坐车上,横身任为仆。
幸逢德州程,九水一日陆。
船头鱼泼泼,船尾鸥逐逐。
晋人不知船,老觉船是屋。
且令买鱼烹,更欲伴鸥宿。
公衙幸少休,可报酒初熟。
玉浮暑池歜,金泥秋篱菊。
我能捐千金,谁有爱日鬻。
么么尔委吏,自束缩肠腹。
慎勿莽饕餮,人自念鞠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