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青天问去鸿,百年都只此杯中。
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岸岸同。
远树入河留返照,布帆随力饱西风。
南来北往奔波地,留与儿童笑老翁。
不管青天问去鸿,百年都只此杯中。
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岸岸同。
远树入河留返照,布帆随力饱西风。
南来北往奔波地,留与儿童笑老翁。
这首明代诗人庄昶的《济宁舟中(其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首句“不管青天问去鸿”,以问天之鸿雁起兴,表达诗人对远方的遐想和人生的无常感。接下来,“百年都只此杯中”强调人生的短暂,借酒消愁,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千家小聚村村暝,万里河流岸岸同”两句,通过描绘乡村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袅袅,以及连绵不断的河流景象,展现出一幅和谐宁静的田园风光,暗示了诗人对平淡生活的欣赏。
“远树入河留返照,布帆随力饱西风”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夕阳映照在远处的树木上,帆船在风力推动下稳健前行,画面生动而富有动态感。
最后,“南来北往奔波地,留与儿童笑老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虽然自己奔波劳碌,但看到儿童的欢笑,也感到一丝欣慰,以轻松的口吻收束全诗,展现出老者的豁达与乐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日常,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老我成漫仕,世事马牛风。
投身逐毫末,益愧多田翁。
乘春欲东游,肯问行李穷。
溪干富桃李,花光眩晴空。
停桡一举首,壮气犹如虹。
灵山正崔嵬,半在返照中。
行藏岂人定,忠诚本天通。
但顾行未实,奚论报必丰。
君诗多隽永,三年几相从。
山亭酌别酒,舟车复西东。
馀情尚酬句,岁月双鬓蓬。
黄发爱玉体,书来置邮筒。
煮饼了长夏,饱外非所忧。
既和以滑甘,亦用冷煖投。
芼之蔬茹嘉,一箸真良谋。
风轩置盆水,帘虚漾林幽。
更催石鼎煎,瀹此茗雪瓯。
且足为口腹,庶得少迟留。
山房无六月,微凉已飕飕。
庚伏始云中,不日天下秋。
善来二三友,閒身宜自由。
步可著两履,汎可掉扁舟。
破壁委穷巷,孤城带芳洲。
初传多黍稌,忽诏捕螟蟊。
但畏妨我诗,恒饥思难抽。
灵隐天竺山,清流漱奇石。
草木郁青葱,岩洞耀丹碧。
有时闲联骑,尽日为散策。
萧条怀古心,髣髴问遗迹。
胜士多去来,流年几今昔。
寺记喜逢陆,泉碑尚馀白。
因知幽绝处,得之乃无斁。
所以千载后,山名转辉赫。
二子有逸韵,烟霞本其癖。
想当落笔时,无地著清适。
嗟我复何人,长歌想英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