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赤壁图歌》由明代诗人倪岳所作,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与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也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开篇“武昌东来古赤壁,摩空断岸涵清秋”,以雄浑的笔触勾勒出赤壁的壮丽景象,秋日的清冷与峭壁的高耸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接着,“下有长江一万顷,朝宗到海无回流”一句,描绘了长江的浩瀚与奔腾不息,象征着历史的不可逆转。
“曹瞒昔此振戎旅,虎视吴会期全收”则引入三国时期的典故,曹操的雄心壮志与最终的失败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复杂关系。“舳舻千里付烟烬,未必黄盖多奇谋”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复杂性的理解,强调了胜利并非完全依赖于个人的智慧或策略。
“从来胜负非人力,自是东风惟便周”进一步阐述了历史的规律性,指出胜败往往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而非单纯的个人能力。“坡仙豪放久无匹,明时左谪来黄州”则将话题转向苏轼,通过其被贬黄州的经历,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与命运的无常。
“远寻赤壁极清赏,夜棹一叶之扁舟”描绘了苏轼在赤壁的游览,以及他与友人的闲适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匏尊独与二客共,迎波击桨还夷犹”表现了苏轼与友人在江上泛舟的自在与宁静。
“共指遗踪吊千古,山川郁郁如含羞”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敬畏。“沉沙折戟自销灭,霸业荒凉土一丘”通过历史遗迹的荒凉景象,反思了权力与荣耀的短暂。
“异代兴亡已飘忽,寓形宇内真蜉蝣”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强调了个体在宇宙中的渺小。“浮生过眼倏万变,人苦不乐将何求”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以及对快乐与满足的追求。
“洞箫吹残江月小,扣舷歌罢声啾啾”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思绪,通过音乐与歌声的表达,展现了情感的深邃。“霜叶飞红暮烟紫,潜蛟起舞孀姬愁”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哀思。
“欲挟飞仙不可得,但觉两腋风飕飕”表达了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临皋归来从雪堂,斗酒鲈鱼追旧游”回顾了苏轼的生活片段,以及他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酒酣就睡客已去,老鹤一声魂梦幽”描绘了诗人酒后的沉醉与孤独,以及梦境中的宁静。“回首那堪复陈迹,惟有二赋人间留”表达了对历史记忆的珍惜,以及对苏轼作品的推崇。
“玉堂退食见图画,飘然使我怀前修”通过想象中的场景,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招黄鹤兮乘翠虬,凭虚浩浩凌斗牛”则是对自由与超越的渴望,以及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吁嗟风景赋中识,欲继兹赏知谁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思考,以及对能够与之相匹配的才子的期待。“閒来翘首骋长望,乾坤苍莽东南浮”展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以及对宇宙奥秘的好奇。
最后,“呜呼坡仙去矣不可作,江流无尽长悠悠”表达了对苏轼的怀念,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感慨,强调了文学与历史的永恒价值。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情感和对历史、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哲学洞察力,是一首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