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
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
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
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
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这首诗探讨了佛教的哲理,尤其是关于时间和智慧的关系。"常闻释迦佛,先受然灯记"表明了对佛祖释迦牟尼生平及其悟道过程的了解。而"然灯与释迦,只论前后智"则指出然灯(可能指的是禅宗的一种修行方式或是某位祖师)与释迦牟尼相比,只是在于探讨他们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和智慧的差别。
诗人接着写道:"前后体非殊,异中无有异",意味着即便是从时间上看待释迦佛和然灯的智慧,也是不分彼此,没有本质的不同。最后两句:"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表达了一个核心思想:所有的佛都是统一的,而这个统一体现在心灵之中,如同佛陀所证悟到的真理之地。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宗教哲学,即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并不能掩盖真理的本质统一性。这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寒山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与内化。
杜曲桑麻,灞桥风雪,归梦无路。
马健凌秋,人间玩日,聊用宽迟暮。
摇摇羽扇,翩翩凫舄,胜处恍疑仙去。
笑相看,风林露草,古来有谁知趣。
黄公垆下,山阴亭畔,岁月著鞭如骛。
出塞功名,入关游说,纸上俱难据。
论诗说剑,尊前风味,天巧却容人觑。
问少陵,酣歌拓戟,为谁献赋。
秋色忽如许,风露皎如空。
平生青鬓馀地,老与故人同。
忆得鲈鱼来后,杂以洞庭新橘,月堕酒杯中。
宾客可人意,歌舞转春风。坐间玉,花底扇,又从容。
从容更好,无奈多病已衰翁。
赖有主人风味,识我少年狂态,乞与酒颜红。
一醉晓鸦起,流水任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