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中南佛塔寺》
《题中南佛塔寺》全文
唐 / 温庭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

地胜人无欲,林昏虎有威。

涧苔侵客屦,山雪入禅衣。

桂树芳阴在,还期岁晏归。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ōngnán
táng / wēntíngyún

míngquáncuìwēiqiāndàocháifēi
shèngrénlínhūnyǒuwēi

jiàntáiqīnshānxuěchán
guìshùfāngyīnzàiháisuìyànguī

注释
鸣泉:泉水声。
翠微:青翠的山峦。
柴扉:简陋的木门。
地胜:地势优美。
人无欲:人心无贪念。
林昏:树林幽暗。
涧苔:山涧的青苔。
客屦:客人的鞋子。
禅衣:僧人的法衣。
桂树:桂花树。
芳阴:芬芳的阴凉。
岁晏:年终。
翻译
泉水声隔着青翠的山峦,从千里之外传到我的柴门。
这里地势优美,人心无欲,树林幽深,老虎却显得威猛。
山涧的青苔蔓延到客人的鞋子上,山中的大雪飘落在僧人的禅衣上。
桂树下仍有芬芳的阴凉,期待着在年终时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中寺庙景象。"鸣泉隔翠微,千里到柴扉",泉水潺潺声传至远方,直达简陋的柴门,表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地胜人无欲,林昏虎有威",大自然中物竞争的法则得到体现,即使是猛兽也拥有其尊严,不受人类欲望的干扰。

接下来的"涧苔侵客屦,山雪入禅衣",溪流边长满了苔藓,侵袭着行者的鞋履;山间飘落的雪花,也悄然融入僧人的禅衣中。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包容。

最后两句"桂树芳阴在,還期岁晏归",诗人提及寺庙中的桂树仍旧散发着清香的阴凉,而诗人自己则希望能在岁末时平安返回。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归属与平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寺庙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境。

作者介绍
温庭筠

温庭筠
朝代:唐   字:飞卿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   生辰:约812—866

温庭筠(约812年-约866年),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男,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赋,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温庭筠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曾任随县和方城县尉,官至国子监助教。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猜你喜欢

偶占

老去犹疑出世难,断哀残恨邈无端。

回眸赤县浮沉里,却似须弥顶上看。

(0)

杂感·其三

堂堂陈水曹,充硕好腰腹。

十年谈笑徒,宿草何处哭?

闻其寝疾时,羸瘠丧肌肉。

若云死归真,入梦恐不识。

躁恚终自戕,内热一何酷。

肛躯竟难持,瞥眼入鬼录。

岂徒惜君耳,张季语殊毒。

(0)

西合兴夜饮

老大侵寻至,逢场底足誇。

菩提心不起,粉黛眼终花。

英气殊为害,风情每自嗟。

尊前思暮雨,谁为鼓琵琶?

(0)

赠某孝廉

仁义既灰死,何时会复然?

有人慕圣任,引为己所患。

一朝欲舍去,究彼不二门。

某甲业颇贱,哀子壮且醇。

已矣幸少须,胡为浪踆踆?

(0)

城西放歌·其四

水寨城关总寂然,诸军号令夜分传。

火筒清晓三声发,诸将齐驱勇向前。

(0)

纪事·其四

鸡豚寥落傍柴荆,粳稻初黄菜甲青。

卧听儿童传好语,夜来驿使到长亭。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王灼 周弼 施枢 夏原吉 黄镇成 林同 王铚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