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陈水曹,充硕好腰腹。
十年谈笑徒,宿草何处哭?
闻其寝疾时,羸瘠丧肌肉。
若云死归真,入梦恐不识。
躁恚终自戕,内热一何酷。
肛躯竟难持,瞥眼入鬼录。
岂徒惜君耳,张季语殊毒。
堂堂陈水曹,充硕好腰腹。
十年谈笑徒,宿草何处哭?
闻其寝疾时,羸瘠丧肌肉。
若云死归真,入梦恐不识。
躁恚终自戕,内热一何酷。
肛躯竟难持,瞥眼入鬼录。
岂徒惜君耳,张季语殊毒。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现代初年的诗人郑孝胥所作的《杂感(其三)》。诗中,诗人以陈水曹为象征,描绘了一位曾经体面丰满的人物,但十年间空谈无果,最终在病痛中消瘦不堪,甚至可能连亲近的人都认不出他的模样。诗人感慨他的死亡并非自然回归,而是由于内心的躁怒和过度的精神压力导致的悲剧。"躁恚终自戕,内热一何酷"表达了对陈水曹因情绪失控而自我毁灭的悲叹,"肛躯竟难持,瞥眼入鬼录"则形象地描述了他生命的突然终结。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陈水曹的深切哀悼,并引用张季的话,认为这不仅是个人的损失,言语中充满了痛惜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郑孝胥诗歌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岁踰耳顺俄七,年去古稀只三。
从今莲叶巢稳,谁在槐柯战酣。
脐下丹田休想,口边白醭罢参。
渴饮饥餐困睡,是名真学瞿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