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人归筑碧山河,细柳桥西牧子多。
流水半村松外笛,平原数亩雨中蓑。
维鱼入梦无饥窘,芳草如茵任寝讹。
北上鹏程犹万里,虚敲白石和高歌。
达人归筑碧山河,细柳桥西牧子多。
流水半村松外笛,平原数亩雨中蓑。
维鱼入梦无饥窘,芳草如茵任寝讹。
北上鹏程犹万里,虚敲白石和高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首联“达人归筑碧山河,细柳桥西牧子多”开篇即点出人物与环境,达人们回归自然,建造居所于青山绿水之间,细柳桥西的牧童们悠然自得,展现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接着,“流水半村松外笛,平原数亩雨中蓑”两句,通过流水、松林、笛声、雨中的蓑衣等元素,细腻地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乡村风光图。流水潺潺,松林间传来悠扬的笛声,平原上牧人穿着蓑衣在雨中劳作,画面生动而富有意境。
“维鱼入梦无饥窘,芳草如茵任寝讹”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鱼儿在梦中无忧无虑,象征着心灵的自由与满足;芳草如茵,任由人们躺卧其上,寓意着自然界的美好与人类生活的舒适。
最后,“北上鹏程犹万里,虚敲白石和高歌”以大鹏展翅飞翔的意象结束全诗,既表达了对远方梦想的追求,也暗示了即使面对遥远的路途,也要保持乐观与坚韧的态度。同时,“虚敲白石和高歌”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充满了浓郁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情趣。
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
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
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
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
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
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
红兜那觅南朝寺,话沧桑、旧额犹存。
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
寒烟罥。荒池地,崇墉犹缭城曲。桐封今寂寞。
碧瓦朱甍,游遍麋鹿。青山如昨。只剩得、危峰高矗。
流水宫墙漂绿。输他燕子年年。又衔泥新屋。往事。
认浮沤忆。璜圭初锡,焘土雄南服。苍鹅飞地轴。
泪尽铜仙,露盘倾覆。野花零落。谁记得、珠屏绣幕。
怕拾战场遗镞。但义手,话斜阳,闲樵牧。
竹云罩径,桐露飞檐,秋光此际清绝。
老屋三间,占几许、林风池月。
棐几无尘,湘帘似水,炉烟初歇。
看碑摩碧落,砚涤红丝,闲吟处、仙凡隔。
绿天尽展蕉阴,有幽人把卷,襟怀冰雪。
试数家声,是百尺、楼头标格。想乡国、花桥香径。
水木空园弄明瑟。
忆煞当年,牵船曾住,也茅庵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