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
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
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
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
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
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
红兜那觅南朝寺,话沧桑、旧额犹存。
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
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
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
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
叹西湖,卅六离宫,何处长门。
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
剩水残山,依然铃语黄昏。
红兜那觅南朝寺,话沧桑、旧额犹存。
泣铜仙,承露盘倾,一样消魂。
这首《高阳台·仙露庵》是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词中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无常的感慨。词的开篇“白雁声残,青蛾泪尽,燕台别路重分”,以凄凉的景象描绘出离别的哀伤,白雁哀鸣,青蛾(女子)泪尽,燕台(古代送别之地)再次成为离别的见证。接下来“供奉琴歌,不堪弹入离尊”一句,点明了离别时的音乐与酒宴,却难以掩饰内心的痛苦。
“兴亡梦短黄冠老,掩金觞、翠袖含颦”两句,将个人命运与历史兴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西湖、离宫、长门等地名的引用,不仅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主人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落寞。
“当年环佩空归去,任花幡恋雨,佛火愁人”几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表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西湖边的寺庙、南朝的遗迹,以及铜仙、承露盘等古代文物的提及,进一步深化了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整首词以哀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画面,既有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也有对当下处境的感慨,展现了词人深沉的历史情怀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西客东楼此会奇,严更不怕夜归疑。
主人爱我传觞急,候仆思家怪漏迟。
厩马嚼寒霜梗脆,林乌惊月露巢离。
两回诗社惭多负,晚得珠玑字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