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云罩径,桐露飞檐,秋光此际清绝。
老屋三间,占几许、林风池月。
棐几无尘,湘帘似水,炉烟初歇。
看碑摩碧落,砚涤红丝,闲吟处、仙凡隔。
绿天尽展蕉阴,有幽人把卷,襟怀冰雪。
试数家声,是百尺、楼头标格。想乡国、花桥香径。
水木空园弄明瑟。
忆煞当年,牵船曾住,也茅庵支得。
竹云罩径,桐露飞檐,秋光此际清绝。
老屋三间,占几许、林风池月。
棐几无尘,湘帘似水,炉烟初歇。
看碑摩碧落,砚涤红丝,闲吟处、仙凡隔。
绿天尽展蕉阴,有幽人把卷,襟怀冰雪。
试数家声,是百尺、楼头标格。想乡国、花桥香径。
水木空园弄明瑟。
忆煞当年,牵船曾住,也茅庵支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高雅的秋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开篇“竹云罩径,桐露飞檐”,以竹云覆盖小径,桐树露珠滴落屋檐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接着,“秋光此际清绝”一句,直接点明了季节与心境的契合,秋意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淡泊相映成趣。
“老屋三间,占几许、林风池月”则进一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自然与和谐,老屋虽简朴,却能与周围的林风、池水、明月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棐几无尘,湘帘似水,炉烟初歇”几句,通过描述书桌的洁净、窗帘的清澈以及炉火的余温,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看碑摩碧落,砚涤红丝,闲吟处、仙凡隔”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仿佛置身于仙界与凡间的界限之外,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绿天尽展蕉阴,有幽人把卷,襟怀冰雪”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绿荫下阅读的情景,其心如冰雪般纯净,与外界的纷扰隔绝,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试数家声,是百尺、楼头标格”通过回顾家族的历史与荣耀,强调了个人品格与家族声誉的传承。“想乡国、花桥香径。水木空园弄明瑟”则将思绪拉回故乡,想象着花桥上的香气与水边空园中的明瑟,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与怀念。“忆煞当年,牵船曾住,也茅庵支得”以回忆的方式,追忆往昔岁月,即使是在简陋的茅庵中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生活场景和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充满了诗意与哲思。
花开春意动,花谢春意静。
逋仙余诗魂,梦断孤山境。
飘零万斛香,冷落一枝影。
玉笛声声愁,月浸阑干冷。
吟翁钱梅行,诗句真隽永。
持螯醉酒船,呼童涤茶皿。
欲调宰相羹,且归状元岭。
离骚不知音,激楚鄙鄢郢。
惟有广平翁,心肠铁石劲。
无花实更奇,此意要人领。
桃李儿女曹,眼底纷蛙井。
酒醒动微吟,心下快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