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骨缘君苦思何,青铜乞取未降魔。
燕山畏落荆人眼,白雪空惭郢士歌。
狂对客应强半减,饮伤春可十分多。
上林花鸟从无赖,误惹游尘点故阿。
诗骨缘君苦思何,青铜乞取未降魔。
燕山畏落荆人眼,白雪空惭郢士歌。
狂对客应强半减,饮伤春可十分多。
上林花鸟从无赖,误惹游尘点故阿。
此诗以“舟中漫兴”为题,次韵荆州李时宾之作,作者符锡在明朝时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联“诗骨缘君苦思何,青铜乞取未降魔”,开篇即以“诗骨”为引,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创作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青铜乞取未降魔”则以青铜象征诗歌创作的工具或媒介,而“未降魔”则暗喻创作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与挑战,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面对创作难题时的坚韧不拔。
颔联“燕山畏落荆人眼,白雪空惭郢士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燕山之高峻与荆人的目光相对比,暗示了诗人作品的高远与深邃;“白雪空惭郢士歌”则通过比喻,将诗人的作品比作洁白的雪,而郢士的歌声则代表了对作品的赞美与欣赏,但诗人却感到自己的作品似乎无法达到郢士歌声的高度,流露出一种谦逊与自省的态度。
颈联“狂对客应强半减,饮伤春可十分多”,转而描写诗人与客人的交往。面对宾客的狂言,诗人似乎有所收敛,表现了其内敛的性格与对社会现实的敏感;“饮伤春可十分多”则通过饮酒来表达对春天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深深忧虑。
尾联“上林花鸟从无赖,误惹游尘点故阿”,以“上林花鸟”象征美好的自然景象,而“游尘点故阿”则比喻外界的纷扰与污染,表达了诗人对纯净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不满。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人生思考。
老悖忽爱愚公策,大艑移来洞庭色。
玉峰英岭苦无价,锦川武康差亦敌。
神鳌忽捧三巨簪,灵鹫俄衔一拳石。
夜深沧海珠蚌开,秋净虞山佛头碧。
阴森古洞若无际,窈窕穿中误游客。
昔称九宜堂,雨晴雪月宜四时,人云百事百尽宜。
纵令百宜百不知,主人自逐襄阳儿。
一城斗大不纳节,桃花笑折东风枝。
有歌且拟归去兮。
丈夫事四方,魂魄恋故乡。
今我胡为尔,委命付穷荒。
临殁辞明去,亲知不在傍。
寸桐为我车,腐革为我裳。
魑魅为我御,瘴雾为我粮。
蝼蚁司门庭,青蝇来吊丧。
鬼伴群侏离,与语不能详。
道逢司命君,示我返魂方。
长跪告司命,生人多患伤。
不愿复为人,但愿长彷徉。